郑丽虹

作品数:27被引量:8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工艺美术明代传承大山看见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创意与设计》《艺术设计研究》《贵州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乡村振兴中“道法自然”的中式智慧被引量:1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8,共8页彭兆荣 郑丽虹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表现为“天人合一”,这也是传统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所遵循的原则是道法自然。以今日之表述,强调“生态-生物-生命”的“三生共同体”整体观。我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传统文明基础和基因上的守正创新。中华...
关键词: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乡土社稷 天造地设 
创样:一个从中国本土定义设计的文本——近代上海时装创样群体及其行为研究
《装饰》2024年第8期130-133,共4页郑丽虹 刘馨 胡斌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江浙沪高校博物馆馆藏清代苏绣服饰研究”(编号:21BG124)。
20世纪20年代,在“设计”这一名词还未被中国人翻译使用时,“创样”却已被广泛运用在时装界中。“创样”即是“创造新样”,有“设计”和“打样”之义,这是社会转型期国人应对新的社会需求而从本土概念出发定义的新名词。本文通过对上海...
关键词:时装 创样 美术家 裁缝 
规训与新生--民国教育革新视域下学生形象塑造与服制变化被引量:1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张婕 李正 郑丽虹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江浙沪高校博物馆馆藏清代苏绣服饰研究”(项目编号:21BG124)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中,教育革新使学生群体从封建帝制下只为求取功名的书生,转变为中华民族思想觉醒的中坚力量和爱国运动中的关键角色。新教育体制下,学校从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方面对学生的内在思想与外在形象进行全面的教育重...
关键词:教育革新 学生 形象塑造 身体规训 服制变化 
趣味性设计理论溯源及其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工业工程设计》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郑丽虹 芦益珉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9ZD23)。
随着物质世界的日益丰富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趣味性设计在近年来也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阶段,趣味性设计更多地与情感化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紧密相连,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对各类产品形式和材质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其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
关键词:趣味性设计 后疫情时代 设计价值 
道之“玄妙”与器物审美维度——兼论《道德经》中的设计美学意蕴被引量: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年第4期142-146,共5页郑丽虹 许大海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设计美学研究”(19ZD23)子课题“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研究”。
器物之美是多维度的:从实用功能看,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等问题,使用方便简单,价廉物美、耐用是美的东西;从欣赏角度,材质精良、色彩协调、造型恰当、装饰合理、工艺精湛的器物也是精美的良器。但无论从哪个层面,中国传统器物之美包含了...
关键词:设计美学 器物  玄妙 
乡土设计视角下文化多样性的“贵州实践”——以苏州大学帮扶贵州铜仁的非遗设计复兴项目为例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郑丽虹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设计美学研究”(19ZD23)子课题“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研究”。
在生态危机的全球背景下,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都遭受了重大的损害,其中就包括地方性知识的消减和乡土文化遗产的消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好传统文化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创造性禀赋,延续并发扬其多样性特点,促其实现"创造性...
关键词:乡土设计 乡土遗产 乡村振兴 文化多样性 
从“设计扶贫”到“乡土设计”——艺术乡建中的主客关联与融合创新被引量:13
《民族艺术》2021年第5期26-35,共10页郑丽虹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设计美学研究”(19ZD23)子课题“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设计扶贫"是当代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一种重要理念与实践路径。乡民与设计者的"主—客"关系定位及其互惠相融原则,至为关键。苏州大学"看见大山"校地合作项目在反思"设计扶贫"的话语权力基础上,提出以中国式的"乡土"根性为依据,以国际...
关键词:设计扶贫 乡土设计 艺术乡建 主客关联 “看见大山” 
大运河江苏段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策略探析
《民艺》2021年第5期138-140,共3页卢朗 郑丽虹 王燕 
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号:DYH19ZD02)。
大运河江苏段的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色鲜明,具有突出艺术成就和地域特色。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内不同地域、不同门类的传统工艺在传承上均存在一定的困境。本文在对其现状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遵循传...
关键词:大运河江苏段 传统工艺 传承对策 多措并举 分类施策 
设计赋能:苏州大学“看见大山”公益帮扶项目实践与模式探索被引量:1
《公共艺术》2020年第5期32-43,共12页范炜焱(文/图) 郑丽虹(文/图) 
本文阐述了苏州大学"看见大山"公益团队的发起初衷,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分析项目在帮扶工作中的主要模式、特色与经验,探讨了高校在参与乡村帮扶实践中的优势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设计赋能 整合型 因地制宜 高校力量 
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被引量:1
《艺术生活》2020年第1期4-13,共10页郑丽虹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设计美学研究”子课题“传统工艺美学”(编号A133910119)。
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一个时代性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目前,对遗产的认识和实践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知识体系——遗产学。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50多个民族的大国,已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文化遗产 工艺 传统属性 传承 创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