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涵

作品数:17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国务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学思想元末明初赵孟頫蒙元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遗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化与诗学》《中国诗歌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末明初诗学思想的风雅观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6年第1期98-106,共9页陈博涵 
'风雅'是一个具有鲜明儒家色彩的诗学概念,它在元代后期诗人诗歌总集的编纂中深受关注。除了弘扬诗学的正统观之外,'风雅'更能引起易代之际诗人自处时情感上的共鸣。在明初礼乐重建的背景中,以宋濂为代表的士人积极倡导诗学的雍容典雅之...
关键词:元末明初 风雅 元诗 宋濂 
北宋绘画观赏与金代中后期题画诗的审美倾向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年第6期147-155,共9页陈博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项目编号:11jjd750009)的阶段性成果
题画诗在广义层面上意指与品赏绘画艺术相关的诗歌创作。从观看者的角度来说,题画之人需要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品鉴方法,才能读出其中的气韵。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观画传统对金代士人书画审美倾向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元好问...
关键词:苏学 金代 王庭筠 元好问 《燕子图》 题画诗 
元初北方实学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渗透与主导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5年第10期13-19,共7页陈博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编号:14ZDB073)资助
实学思想的兴起与蒙元初期姚枢、许衡等人传播程朱理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的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旧金士人的辞胜之习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朝廷内部也因此产生了主张义理与重视辞章的两个群体。日本学者安部健夫将其划分为文章派的华士...
关键词:元初 姚燧 士人心态 经世致用 程朱理学 士风 明文案 蒙元 秋涧集 畅纯甫 
宋濂文章的“体要”及其巧变特征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95-100,共6页陈博涵 
"辞尚体要",体现着儒家的雅正文学观。宋濂文章在"尊体"的基础上,文随其实,表现出中正典雅的文章风貌。他的诸种文体的写作,一方面突出文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没有忽视文辞、文气的审美意义。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文势与体貌,这在总体上...
关键词:文体 体要 宋濂 巧变 文章观念 
戴良的边缘心态与其遗民化被引量:1
《文学遗产》2014年第6期73-80,共8页陈博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11JJD750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2M510337)阶段性成果
作为元遗民的戴良,其气节与操守受到后人的推崇并加以典型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戴良丰富的人物个性。以元明鼎革为背景,考察戴良在逸民、族群、遗民等身份上的多元认同,进一步把握戴良边缘化的心理结构,这对于还原他的人生心态,以及...
关键词:戴良 出处之义 边缘心态 遗民化 
南北文化融合与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主张被引量:4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3期22-39,157,共18页陈博涵 鲍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项目批准号11jjd750009)子课题<元代文艺思想史>阶段性成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资助编号:2012M510337)
赵孟頫书画艺术主张的提出,关联着宋末元初的历史文化语境。在仕元的第一个十年中,赵孟頫在北方深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并试图站在南方的立场上反思书画创作的现状。大德五年,赵孟頫在杭州为官期间,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古意"说。"古意...
关键词:宋末元初 赵孟頫 文化融合“占意” “用笔千古不易” 
揭傒斯题画诗的真幻之境与诗学意义
《文艺评论》2013年第6期39-42,共4页陈博涵 
揭侯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元仁宗延祐初年荐授为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天历初,文宗开奎章阁,首擢揭侯斯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至正年间,诏其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四年,因寒疾而卒于官。揭侯斯一生大多出...
关键词:诗学意义 题画诗 奎章阁 创作倾向 馆阁 翰林 虞集 画境 
方回诗学思想与晚年趣味被引量:3
《北方论丛》2013年第5期21-25,共5页陈博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编号:11jjd750009)阶段性成果
方回的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江西诗派特征,他的"格高论"与"一祖三宗"说,有力回应元初南方文坛的复古思潮,在革新诗弊,确立诗歌典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回诗学趣味的转移,受益于理学思想的沾溉,其晚年推重诗歌自然天成之美,体现出折中"格...
关键词:方回 诗学思想 宋元 江西诗派 
论倪瓒诗画艺术中的情逸交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82-88,共7页陈博涵 
倪瓒画品以"逸"著称于后世,诗名却留于当时。其诗歌创作反映了他以世缘与法眼观世的生命方式,在逸气中流露出世间真情。鹤、亭之意象在其诗画创作中凝聚了情与逸的交织。在诗画交融上,倪瓒以写图题诗的形式表达着对世情的眷恋与超然。...
关键词:倪瓒 世缘与法眼 诗画创作 情逸交织 
元末明初诗书画“三绝”艺术与同题集咏的生命寄托
《中国诗歌研究》2012年第1期25-35,共11页陈博涵 
诗书画"三绝"艺术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为文人所推崇,而且它还牵连着作者的创作心态与文艺观念。元末明初,吴中一带的"三绝"艺术创作异常丰富,通过考察文人之间诸种形态的同题集咏,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元明之际文艺思潮的过渡以...
关键词:“三绝”艺术 元末明初 同题集咏 创作与收藏 性情自适 生命 空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