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全红

作品数:2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春秋时期公司社会责任资源考察仪礼孔子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广东社会科学》《法律文化研究》《法治论坛》《中国商法年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亲亲相隐”的语境化解读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37-44,共8页宁全红 
在讨论和评价孔、孟思想之际应该将相关言说进行认真辨析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其原本含义,然后将其置入具体语境以及历史背景中加以理解,否则容易产生"隔阂肤廓之论"。基于这样的原则和方法对孔孟所谓"亲亲相隐"思想进行分析之后不难发现,...
关键词:亲亲相隐 语境 徇情枉法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新解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10期52-56,191,共5页宁全红 
国家社科基金"秦法之治下官吏集团研究"(项目批准号:15BZS066)成果
古今学者在注疏"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章之际着墨不多,分歧也不显著,然而通常的解释让人颇觉难以理解。联系孔子此言的具体语境以及相关文字在春秋时期的用法进行深入考察可知,"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章实际上指一国之君得位不正以后很...
关键词:礼乐 刑罚 《论语》 
李斯卒年再辨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8期89-92,共4页宁全红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周秦时代狱讼制度的演变--以出土文献资料为中心"(项目编号:12YJC820075)阶段性成果
关于李斯卒年,学术界不乏争议。如果注意到秦汉之际将十月作为正月而导致的与后世大不相同的历法特征,不难发现《史记》之《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以及《六国年表》等关于李斯下狱、审判以及被处死的记载原本不存在相互抵牾的问题...
关键词:李斯 秦汉历法 秋冬行刑 
《论语·颜渊》“听讼”章新解
《孔子研究》2015年第2期59-63,共5页宁全红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周秦时代狱讼制度的演变--以出土资料为中心"(项目编号:12YJC820075)的阶段性成果
历代学者关于《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由也与"以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的注疏存在诸多分歧。结合春秋时期的狱讼实践以及孔子在其他场合的论说可知,"片言可以折狱"系孔子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子路断狱之能,大意为可...
关键词:《论语》 听讼 片言 无讼 
西周金文中狱讼模式之探讨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4年第2期1-35,共35页宁全红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周秦时代狱讼制度的演变——以出土文献资料为中心”成果,项目批准号:12YJC820075
西周时期,在位者可以在必要时直接对人施以刑罚,也可以在受理狱讼之后对人实施刑罚处罚。人们因田土类细故而生争端,也有可能通过狱讼之途径解决。就通过狱讼的途径解决纠纷而言,争端各方需寻求共同认可之人作为裁决者,在两造具备、各...
关键词:金文 狱讼模式 调解 
西周以前狱讼模式初探——以虞、芮之讼为中心
《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4期92-97,共6页宁全红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周秦时代狱讼制度的演变--以出土文献资料为中心"成果;项目批准号:12YJC820075
周代狱讼模式或制度在西周以前的狱讼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故而关于后者的考察对于认识前者具有较大意义。太史公在《史记》中记载的虞、芮之讼是目前进行这种考察的几乎唯一可靠依据。据此,商周之际,华夏地区已产生"邦"这样的政治体。"...
关键词: 芮之讼 裁决者 裁决依据 
再论楚共王“未及习师保之教训”
《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2期74-74,共1页宁全红 
《左传》襄公十三年载楚共王“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杨伯峻先生注曰:“此时共王年幼,未必真能习学古礼古训,故自云未及习教训。”李世佳撰文认为此说不确,“习”应训为“常”,这句话应理解为“其接受师保教训时间短暂,...
关键词:《左传》 杨伯峻 “习” 
学习瞿同祖 超越瞿同祖——从学术中国化的角度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中西法律传统》2014年第1期407-432,共26页宁全红 
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问世并翻译成英文后,多位国外学者为之撰写书评,成为西方学界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和社会的主要论著。在国内,《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也一再出版,在七八十年后仍然是历史学界和法学界学习传统社会中法律的必...
关键词:学界 法律 社会 中国 法学界 书评 
先秦“法”义之变迁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3年第1期45-75,共31页宁全红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周秦时代狱讼制度的演变——以出土文献资料为中心”成果,项目批准号:12YJC820075
先秦时期,"法"之义大体上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在"议事以制"时代,"法"尚未与规范和制度发生联系,仅仅有"废弃"之义;春秋时期,各国基本上"以礼治国","法"开始具有统治者制定并流传下去的规则、范式之类的含义,在铸刑书事件发生之后,与刑事...
关键词:议事以制 铸刑书 《法经》 刑赏 
“商鞅改法为律说”献疑被引量:1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第2期85-98,共14页宁全红 
商鞅变法是秦国在商鞅主持下对其礼法体系进行的大规模改革。在相关语境中,法乃国家之基本方略、大政方针。商鞅不可能将这种层面的"法"改革成为制度层面的"律";在商鞅变法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完善的秦法以促使百姓积极从事农战为主要目标...
关键词: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 唐律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