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寅

作品数:38被引量:7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宋代北宋宋朝南宋历史作用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求索》《文史天地》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宋首都圈空间格局与政治家族活动述论
《安徽史学》2023年第6期16-26,共11页廖寅 李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地域视野下宋代社会权威生成机制与社会治理研究”(21BZS052)的阶段性成果。
结合人居环境、墓葬环境、历史积淀、水路交通、土地资源等诸种因素,京西北路是北宋政治家族最理想的迁徙目的地。从政治家族的分布来看,北宋事实上的首都圈主要在开封府和京西北路,其中由开封府-郑州-河南府、开封府-许州、河南府-许...
关键词:北宋 首都圈 政治家族 空间格局 政治资源 
失语者与替罪羊:南宋“公吏世界”隐含的悖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84-95,194,共13页廖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域视野下宋代社会权威生成机制与社会治理研究”(21BZS052)。
在公吏位势最为低谷的南宋时期,“公吏世界”说反而甚嚣尘上,历史书写与历史事实之间巨大反差的背后,必然存在诸多隐讳的悖论。“公吏世界”几乎是“公吏作恶”的代名词。公吏“恶象”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公吏是官府善政的失语者,基于与...
关键词:南宋 “公吏世界” 善政 恶政 失语者 替罪羊 
烟火公事在宋代基层治理中的转型被引量:1
《历史研究》2023年第2期202-218,共17页廖寅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2年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历史上地方治理的实践及启示”(22VLS005)阶段性成果
宋代从都城到州城、县城,从镇寨场到乡村里保,广泛置有“烟火公事”。烟火公事仅见于宋代,①但当时典籍却并未明确记载具体职责。宋亡后,烟火公事随之消失,对应职责更难以厘清。明代以来,不断有人试图解释宋代烟火公事职责,或认为掌管...
关键词:基层治理 烟火 明代以来 宋代 职责 
王审琦铁券与“杯酒释兵权”“太祖誓碑”新解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23年第3期27-36,共10页廖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域视野下宋代社会权威生成机制与社会治理研究”(21BZS052)。
王审琦铁券与“杯酒释兵权”“太祖誓碑”等宋初重大政治疑案有着内在的关联。表面上看,太祖三言两语就让开国武将元勋们放弃了禁军统领权。实际上,太祖是以法外政治特权及其象征——铁券赎买了他们的军权。作为连锁反应,太祖又以“誓...
关键词:宋太祖 铁券 “杯酒释兵权” “太祖誓碑” 
“天下为公”:制度视野下的宋代公权塑造
《学术界》2023年第3期193-199,共7页廖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历史上地方治理的实践及启示”(22VLS005)的阶段性成果。
“天下为公”是儒家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但在漫长的古代中国,制度名称和运行机制直接与“公”字挂钩者并不多见。宋朝或许是例外,诸多塑造公权的制度设计直接与“公”字相关联,颇具时代特色。在皇帝与士大夫的共治格局中,以台谏为输出终...
关键词:宋代 公议 公事 公吏 公权政治 
王安石《曹玮行状》献疑被引量: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53-66,共14页廖寅 李大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ZS052)。
宋代行状具有时限性、原始性、全面性、唯善性、唯一性五大特性,王安石《曹玮行状》明显不符合行状的上述特性。《名臣碑传琬琰集》收录有曹玮及其父亲曹彬行状,然而《曹彬行状》已被证明是《国史·曹彬传》,顺着“以子系父”的惯性思维...
关键词:宋代 《王安石文集》 《曹玮行状》 《国史·曹玮传》 
论宋代社会的泛官化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674-683,共10页廖寅 李大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21BZS052).
宋代社会同时存在着“平民化”与“泛官化”两种趋势,其中“泛官化”对宋代以降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却少有人关注。大约从徽宗朝开始,进纳、军功等假官逐渐成泛滥之势,到南宋更是泛滥成灾,富人基本上都拥有假官头衔。假官泛滥一定程度上...
关键词:宋代 泛官化 假官 民爵 员外 郎中/大夫 胥吏 官人 
空间与权力:环城半程空间与宋代官户的活动展开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2期116-127,共12页廖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S052)。
宋代城市的服务半径大概是三十里,这也刚好是城区与城外当天可以往返的距离。宋代官户向环城半程空间迁徙成为时代潮流。城外半程空间自然环境优美,便于品味生活,亦便于享受城市先进服务,是后来者的理想选择。随着官户向环城半程空间不...
关键词:宋代 官户 城市 空间 权力 
一个“好战分子”形象的塑造——《宋史》王韶早期史揭秘被引量:1
《宋史研究论丛》2022年第1期3-15,共13页廖寅 李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ZS052)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韶是宋神宗西北开边的主要负责人,既有丰富的军事思想,又有卓越的军事实践能力。《宋史》及其源头宋朝国史故意篡改王韶早期履历,并有意省略王韶的和戎思想,专记其平戎主张,目的是弱化王韶的正面意义,进而塑造出王韶“好战分子”的形...
关键词:北宋 王韶 早期履历 “好战分子” 
彷徨于新旧之间:北宋宣徽使新论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118-128,207,208,共13页廖寅 荆鹏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域视野下宋代社会权威生成机制与社会治理研究”(21BZS052)。
北宋宣徽使定位非常模糊,自宋迄今,众说纷纭,难衷一是。从国家高层人事运转来看,北宋宣徽使的基本定位当为现任执政大臣,而且是当时制度上唯一可以“出将入相”的现任执政大臣。北宋宣徽使看起来既像本官,又像职名,还像差遣,这种怪诞表...
关键词:北宋 宣徽使 执政大臣 制度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