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作品数:21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觉醒》女性英语社论艾德娜终极关怀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时代文学(上半月)》《青年文学家》《校园英语》《大家》更多>>
所获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说《觉醒》透视出的婚姻问题
《文学少年》2020年第24期0023-0023,共1页张莉 
凯特·肖邦《觉醒》一书中的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自我追求及最终选择投向大海获取内心平静和解脱的缘由 及过程被众多学者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研究,但少有学者关注艾德娜的婚姻状况本身对其悲剧命运的影响。本文尝试探讨小说《...
关键词:《觉醒》 婚姻问题 借鉴 
雪莱诗歌的认知诗学解读
《文学教育》2017年第21期30-31,共2页张莉 
渭南师范学院2016年校级教改重点项目<英美文学>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号JG201616
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分析了雪莱的诗歌Love’s Philosophy。结果表明雪莱的诗歌总体上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保持一致,但同时雪莱的诗歌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同时对这首小诗进行了认知诗学的解读,发现这首诗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有...
关键词:认知诗学 雪莱 Love’s PHILOSOPHY 行动链 
作为“他者”存在的女性——女性主义伦理学关照下的《觉醒》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0X期118-119,共2页张莉 
本文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主义伦理思想来探讨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艾德娜这一形象,通过比较作品中两位女性因其对'他者'地位的不同态度而导致的截然不同的命运表明在男权规训下女人是作为'绝对他者'的存在。
关键词:女性主义伦理 《觉醒》 “绝对他者”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关照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初探
《校园英语》2015年第31期57-57,共1页张莉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科研项目【项目号:13SKYB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关照下的地方院校大学生英语输入质量研究
我国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始于2003年李战子首次引入多模态话语理论,提出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随后胡壮麟、朱永生、顾日国、韦琴红等专家对于多模态话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时至今日,多模态话语研究如雨后春笋,在社会学、人...
关键词:多模态 话语分析 教学效果 话语研究 李战子 朱永生 胡壮麟 新闻学 话语理论 课堂教学 
《觉醒》和《豪门春秋》中的女主人公命运探析
《北方文学(中)》2014年第7期37-38,共2页张莉 
《觉醒》和《豪门春秋》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艾德娜和丽莉,在她们各自的世界里都以“他者”的身份存在,在经历了自我意识觉醒之后,无法相容于自己所在的社会环境继而主动选择死亡来保全“自我”。本文从存在主义女权理论的视角审视...
关键词:艾德娜 丽莉 他者 自我 死亡 
心有所寄 身无所依——评《觉醒》女主人公的伦理身份选择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6期66-66,共1页张莉 
《觉醒》中女主人公艾德娜不满足于自己的婚姻生活,为爱邂逅劳伯特,为追求自由搬出豪宅住进"鸽子小屋",在爱人劳伯特离去之后为缓解寂寞和痛苦不自觉地成了厄络宾的情妇,但在所有这些尝试之后她仍然无法感到快乐和满足,最终选择以死亡...
关键词:艾德娜 伦理身份 选择 
《觉醒》中所反映的人伦观:一项基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的试探性研究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47-48,共2页张莉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12JK0299)
通过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对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的人伦观进行了试探研究,结果表明《觉醒》中的人伦观具有女性主义倾向,试图使读者能对这部小说得到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觉醒》 人伦观 语料库 
精神共和国的追逐者——《豪门春秋》中三位女性命运解读
《大家》2011年第6期47-48,共2页张莉 
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项目课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性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10YKZ026)
针对《豪门春秋》中丽莉、白莎和葛泰三位女性同时钟情于"精神共和国"的提倡者——塞尔登这一现象,从新的角度更深层次地解读该小说,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新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 精神共和国 启示 
《欢乐之家》——评价理论视角初探
《价值工程》2011年第33期319-319,共1页张莉 
基金项目:此文为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项目课题,项目编号:10YKZ026.
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小说《欢乐之家》,发现作者通过使用评价理论的态度子系统实现多重的人际意义。
关键词:评价理论 《欢乐之家》 人际意义 
多媒体语篇分析:以希拉里的一则总统竞选广告为例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年第9期64-66,共3页张莉 谢韶亮 
由于多媒体语篇对于语言学研究来说是一种新的语篇形式,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对一则多媒体语篇进行分析。其分析过程如下:首先是对多媒体语篇的转录,这种转录方法是区别于,纯粹语音的转录,有其特有的方式;其次是系统功能语法的理...
关键词:批评语篇分析 总统竞选 希拉里 多媒体 系统功能语法 媒体语篇 广告 语言学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