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瑶族教育发展小学寄宿制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特征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坛》《鲁迅研究月刊》《大众文艺(学术版)》《读书文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最后”的进城者及其他——论《篡改的命》
《南方文坛》2023年第5期140-146,共7页叶君 张蕾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东西创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1BZW00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1&ZD262。
城与乡的纠缠,某种意义上是内蕴于中国现当代作家心灵深处最为原始的叙事冲动,以至于“乡下人进城叙事”能迁延百年,作为一种叙事母题在不同代际的作家之间庚续不绝。大量文字演绎着千千万万乡下人“逃异乡、走异路”的人生,言说他们光...
关键词:乡下人进城 《篡改的命》 中国现当代作家 老舍《骆驼祥子》 城与乡 心灵深处 完整描述 叙事母题 
鲁迅与萧红日常交往考论——关于红豆、拖鞋与题字照
《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第11期72-78,共7页叶君 张蕾 
2020年6月27日上午,一枚被卖家称为"鲁迅送给萧红的红豆"在广州某艺术品拍卖会上,从1000元起拍短短几分钟便以21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总价值为24.15万元。消息一出,立时引起轩然大波,再次将鲁迅与萧红的日常交往推至舆论风口,似乎为近年来...
关键词:萧红 日常交往 艺术品拍卖会 红豆 鲁迅 考论 
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 开创高校资助育人新局面——构建以德育为导向的资助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读书文摘》2019年第3期23-24,共2页张蕾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德育工作要先行;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就务必在资助...
关键词:高等学校 资助工作 德育 
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被引量:4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10期218-218,共1页张蕾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大学语文重新崛起,其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个高校都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作为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通识通选课,它不仅仅起到工具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素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 社会客体 大学生人格 学生人文精神 识通 八九十 文化特征 文学作品 
论审美活动的超循环运行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61-65,共5页张蕾 
在古典美学中,审美主体依存于客体,强调以"道"为根本。及至近代,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分离,强调以"人"为根本。而到现代,审美主体和客体再度结合,但两者自身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强调互为主体性,正因如此,回归后的美学对依...
关键词:审美 超循环 主客地位 审美风尚 超越性 
看看不到的世界 听听不到的声音:《我的名字叫红》的写作意图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年第5期141-142,共2页张蕾 
本文通过对帕慕克小说《我的名字叫红》进行解读,试图找出细密画的绘画风格与小说写作风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与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对"精神之眼"的礼赞,以及对东西方文化杂糅和优雅融合的诠释。
关键词:《我的名字叫红》 细密画 伊斯兰文化 精神之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