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沐

作品数:9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佛教音乐艺术风貌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戏剧》《文化遗产》《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新时代戏曲的青春接力人——从昆剧《瞿秋白》说起
《戏剧文学》2023年第1期101-103,共3页李春沐 
在第十七届文华奖评奖期间,昆剧《瞿秋白》的线上展演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透过手机视频,整部作品让人无法分神地聚焦在瞿秋白就义前的几个日夜,在“溯源”“秉志”“镌心”“取义”所标定的四个戏剧单元中,通过他恪守中国共产...
关键词:共产主义革命 瞿秋白 手机视频 文华奖 家国情怀 共产党员 昆剧 
2020年度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被引量: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第3期43-53,共11页李宏锋 冯卓慧 孙晨荟 李春沐 都本玲 施艺 
纵观2020年度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呈现出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关保护工作有序拓展、传统音乐类项目展演丰富多彩、传统音乐遗产保护研究不断深化等特点。本报告拟从上述方面梳理、研讨,希望对今后传统音乐非物质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音乐 研究报告 
梅州客家山歌剧的多元化发展路径被引量:3
《中国戏剧》2021年第2期88-89,共2页李春沐 
20世纪50年代,广东梅州客家地区产生了客家山歌剧。这个新兴剧种以"客家山歌"以及当地木偶等民间声腔作为主要音乐载体,用梅州客家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由于客家山歌剧所载有的艺术风貌来源于民间,更为贴近客家民众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梅州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剧 客家文化 艺术风貌 音乐载体 客家地区 审美心理 多元化发展 
佛教香花《开光》中的音乐形态分析
《文化遗产》2017年第1期147-152,共6页李春沐 
《开光》是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乐仪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丧葬度亡时履行驱邪纳吉的宗教内涵,成为整个仪式功能得以转换的中介仪式;而且在寺庙功德中用以张扬吉庆红火的民俗意象,是客家佛教民俗的礼仪表现。作为一套结合了器乐、声...
关键词:香花 音乐 佛教 形态 
梅州客家的“斋嫲”与“香花”
《中国艺术时空》2016年第4期62-68,共7页李春沐 
斋嫲是梅州客家地区对住庵信佛女性的称谓。这一特殊群体广泛地融汇了梅州历史上的节妇、贞女和自梳不嫁的文化传统,特有的生活习俗集中展示了梅州佛教地域化的历程。近代以来,随着斋嫲群体的走出庵堂,佛教香花仪轨获得了新的传承群体,...
关键词:斋嫲 佛教 客家 香花 
梅州佛教香花音乐在当代的发展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2015年第4期53-59,共7页李春沐 
以广东梅州客家地区的佛教香花音乐作为研究对象,展示了在人类学田野调查到的佛教音乐实态,分析了这一佛教音乐与五台山佛教的联系,以及佛教香花作为教僧系佛教音乐孑遗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为需要建立完整系统地佛教音乐体系。
关键词:佛教 香花 音乐 
“教僧系”佛教音乐研究的方法视角——以梅州“佛教香花音乐”研究为例
《文化遗产》2015年第6期137-145,共9页李春沐 
教僧是活跃于明清两代基层社区的佛教僧人及其群体,因赴应民俗而有赴应僧、应付僧等称谓。教僧制度的确立使显密仪轨广泛地与各地民俗交融互渗,孕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佛事仪轨形态。由此,"教僧系"佛教音乐广泛地遍布于中国各地民间,成为...
关键词:教僧 音乐 佛教 香花 
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乐与地域流派被引量:1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27-41,共15页李春沐 
文章根据田野调查实录,对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乐在器乐、声乐中的基本特征做了梳理和说明,同时从各类旧钞本中辑录相关音乐规范,并对当代所存的上水派、下水派、丰顺派、兴宁派等四个香花音乐流派的区别做了界别和说明。
关键词:梅州客家 佛教香花 香花音乐 地域流派 上水派 下水派 丰顺派 兴宁派 
纸上的声音--《梅兰芳歌曲谱》的意义
《文化遗产》2013年第2期58-68,共11页李春沐 
本文通过研究《梅兰芳歌曲谱》的生成与传播,分析了刘天华记录传统戏曲时的规范和原则,并对五线谱、工尺谱在记录传统戏曲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对记谱法在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和局限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梅兰芳 刘天华 《梅兰芳歌曲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