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赵淼

作品数:7被引量:5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根系活力还田条件粳稻分子机制生理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国稻米》《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水稻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再生稻再生芽萌发期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年第3期66-71,共6页谢源泉 杜康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485;31470086);国家863计划(2014AA10A6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4B08;2013BAD07B09)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
关键词:再生稻 再生芽萌发期 降水量 作物需水量 年际变化 
氮肥对粳稻籽粒腹白和心白发生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
《中国水稻科学》2016年第2期193-199,共7页习敏 林赵淼 赵艳岭 张新城 杨小雨 刘正辉 李刚华 王绍华 丁艳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71485;3147008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D04B08);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4AA10A605)
为探讨不同类型垩白水稻对氮肥的响应差异,以武育粳3号的高腹白突变体(WBRK)和高心白突变体(WCRK)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对照)和两个不同的基肥与穗肥比例处理(N5-5和N10-0)共3个处理,分析施氮对腹白米和心白米的发生及籽粒生化组分的影...
关键词:水稻 氮肥 腹白籽粒 心白籽粒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18-25,共8页杜康 谢源泉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485;31470086);国家863计划项目(2014AA10A605);"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4B08;2013BAD07B09)
[目的]水稻僵苗是当前小麦秸秆还田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水稻僵苗的可能机制及应对措施。[方法]以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秸秆还田和...
关键词: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 根系活力 营养吸收 
稻米垩白形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中国稻米》2015年第4期14-19,共6页林赵淼 郑德益 张新城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485;31470086);"863"计划(2014AA10A6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4B08;2013BAD07B09)
垩白是稻米胚乳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垩白粒率高是影响南方稻区优质粳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目前,仅有3个垩白QTLs被精细定位或克隆,16个参与淀粉与蛋白质合成、降解及其调控相关的基因被鉴定与垩白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受基因型和...
关键词:稻米 垩白形成 生理与分子机制 碳氮代谢 基因网络 
秸秆还田条件下栽插方式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中国稻米》2015年第4期128-131,共4页杜康 林赵淼 张新城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4B08;2013B AD07B09)
以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和栽插方式(常规手栽和机插)两种处理,分析了栽插方式对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降低了水稻幼苗单株茎蘖数、株高、干物质积...
关键词:水稻 秸秆还田 栽插方式 根系活力 营养吸收 
粳稻碾米品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稻米理化特性的关系被引量:3
《中国稻米》2013年第4期66-69,73,共5页衣政伟 林赵淼 刘正辉 李刚华 王绍华 王强盛 丁艳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485)
以177份武育粳3号突变体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突变体材料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碾米品质指标的基因型差异,并分析了其碾米品质指标与粒形、垩白、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生化组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
关键词:粳稻 碾米品质 基因型 理化指标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被引量: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第6期25-30,共6页刘正辉 毕俊国 江德权 林赵淼 李侠 丁艳锋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090300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472);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200803071017)
以四川、湖北、江西、广西和重庆季节性干旱危害严重的69个县为研究对象,依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基于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提出不同稻区再生稻水分管理策略:(1)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大于或等于该地区的作...
关键词:再生稻 季节性干旱区 降水资源利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