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哲

作品数:107被引量:13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作用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德治与法治在社会治理上相辅相成被引量:3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4期81-86,共6页王孝哲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项目编号:2014SZKMSGZS0017
德与法是专门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进而调节社会关系的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它们分别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和作用力度,在指导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的管理者在社会治理上应当德治与法治并用,为人们...
关键词:  行为规范 社会治理 相互依赖 
强调道德修养:中国历史上各种人性论的共同落脚点
《唐都学刊》2017年第6期32-35,共4页王孝哲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2014SZKMSGZS0017)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所谈论的人性,实际上仅指人在善恶方面的道德本性。史上著名的人性论主要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恶论、董仲舒和朱熹等人的性有善恶论。其基本观点虽不同,但落脚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强调要重视...
关键词:中国 人性论 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共同落脚点 
论社会道德状况与个人道德素质的相互作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1期91-95,共5页王孝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众认同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13JD710029;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项目编号:2014SZKMSGZS0017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是其内在道德意识与外在道德践行的统一体,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规范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对于社会道德规范之了解和践行状况,构成了当时社会中的宏观道德状况。社会的道德状况与个体人的道德素质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关键词:社会道德状况 个人道德素质 相互作用 道德建设 
论道德规范产生及其一部分“硬化”的必然性
《唐都学刊》2016年第5期28-32,共5页王孝哲 
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旨在求善的行为规范。它的产生和持续存在既是社会系统整体的需要,也是众多个人的需要。也因如此,道德规范自然会采取每个人内化于心的、自律的存在形式。道德规范对于人们社会行为的约束乃是自我的软...
关键词:人类社会 道德规范 产生与硬化 必然性 
论国家层面的民主之价值目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72-75,共4页王孝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众认同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JD710029);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2014SZKMSGZS0017)
政治意义上的民主是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实行"人民的统治"。民主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民主的内容要素包括国家权力的民主、国家制度形态的民主和公民权利的民主。民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在当代又出现了协商民主。民主既...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国家 民主 人权 法治 
为何应把文明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目标被引量: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71-75,共5页王孝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JD710029)"大众认同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4SZKMSGZS00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
文明作为全国人民的价值理念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主要是指国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国家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为什么要把文明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价值目标?这是因为:文明及其不断进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中华民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目标 价值理念 社会文明 
论法治与公正的内在联系
《桂海论丛》2015年第5期10-13,共4页王孝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众认同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JD710029);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2014SZKMSGZS0017)的阶段性成果
法治与公正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我们力求实现的价值目标。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治,良法善治乃是公正的有力保障;而社会公正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社会公正的实现,有利于促进...
关键词:公正 社会主义 法律 法治 
为满足民众需要应该特别强调的几个价值理念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5-8,134,共4页王孝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众认同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JD710029);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影响力研究"(AHSK11-12D37)阶段性成果
我国社会中的价值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面对主要的价值客体——同自己息息相关的国家和社会,而会形成一定的价值理念以表明广大民众根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由于我国人民群众与执政党在价值标准、价值追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 核心价值理念 人人平等 公平正义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马恩历史唯物论的核心观点:社会以人为本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41-146,279,共6页王孝哲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历史唯物论中所力图揭示的人与社会的客观关系,所深刻阐明的社会历史观的核心观点,乃是社会以人为本。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在起源上以人为本,即社会的产生和存在依赖于人的产生和存在;第二,社会在变化发展上...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唯物论 社会  
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身份意识和价值意识
《唯实》2013年第10期44-45,共2页王孝哲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员干部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群众路线中,核心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它是立党为公的一种...
关键词:个人身份 自我身份意识 党员 价值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