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毅平

作品数:12被引量: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刑事诉讼法当事人民事诉讼制度民事诉讼目的民事诉讼法学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部法学评论》《河北法学》《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现代法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刑事审判中技术侦查证据规范运用研究被引量:10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73-80,共8页田毅平 
2012年《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技术侦查证据资格,规定了当庭审查和庭外核实两种审查模式,为其运用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变革创造了难得契机。同时,也存在"庭外核实"过度适用,侵犯辩方人权,难以排除非法证据等弊端。在我国大力推进审判为中心...
关键词:技术侦查证据 刑事审判 运用 审判中心 
民事执行流程化管理问题研究被引量:3
《河北法学》2016年第2期55-60,共6页田毅平 
民事执行流程化管理以分段集约作业和质效管理为特征,本质是民事执行权的二次分权,是民事执行权配置的纵深发展,有利于规范执行权运行、合理配置执行资源和提升执行公信力,但同时也存在立法缺位、权能不完整、机构混乱和内部衔接不畅等...
关键词:民事执行 流程化管理 执行权配置 检察监督 
证据失权适用层次论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年第3期125-127,共3页田毅平 孙伟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迈向制度理性的民事程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CFX028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证据失权及其配套制度的规定尚不完善,造成司法适用中的搁浅或困惑。为保证制度效用的最大化,应依照以下层次展开:法官应合理释明;赋予当事人说明机会;法院按实际情况实施制裁。另外,考量逾期举证的危害后果,制裁措...
关键词:证据失权 制裁措施 构成要件 层次 
浅谈模拟法庭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时代教育》2015年第1期205-205,共1页田毅平 
模拟法庭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方式一直被各法学院校积极采用。模拟法庭依照庭审流程来设置庭审中的各个环节及工作,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庭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模拟法庭极大地满足了法学可操作性以及实践性的...
关键词:模拟法庭 刑事诉讼法学 应用 
新刑事诉讼法鉴定制度不足与再完善被引量:5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154-157,共4页田毅平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强化了鉴定人出庭,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这种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诸多不足,具体而言,鉴定意见范畴不合理、证明力不适度、质证程序不规范;鉴定人出庭...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 鉴定意见 专家辅助人 出庭作证 鉴定启动 
论诉讼法学教学实践的开展
《时代教育》2012年第15期127-127,共1页田毅平 
高等教育中的法学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摇篮。提高高等教育中法学教育质量直接关乎向社会输送的法律人才的质量与水平,也影响着法律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与地位。具体来讲,诉讼法学教学实践的开展应该注重加强案例教学法、模拟...
关键词:法学教育 诉讼法学 理论 实践 
“大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反思与完善被引量:1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1-24,共4页田毅平 
2010年8月28日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引发了学界有必要对于大调解的热议。大调解纠纷解决机制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既有其正当性的一面,也存在种种问题。如果将大调解机制的功能重新定位为解决纠纷,同时对大调解机制的...
关键词:大调解 三位一体 纠纷解决 
当前调解热背景下调判关系的冷思考——以调判关系的历史变迁为视角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15-18,共4页田毅平 
法院调解一直被视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传家宝",在定纷止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在司法实践中也倍受青睐,"重调解、轻判决"倾向一直根深蒂固。2010年6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法...
关键词:调判关系 历史考察 冷思考 
论诉讼效益被引量:5
《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71-76,共6页田毅平 
诉讼效益是指从诉讼成本与收益的比例关系出发,以最少的诉讼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测评诉讼投入与产出的标准涉及经济与非经济两个价值体系,且影响诉讼成本与效益的因素多种多样。总的说来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诉讼成本 诉讼效益 价值体系 
对刑事诉讼中的客观真实之反思
《学术探索》2004年第6期47-50,共4页田毅平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思想 ,追求客观真实的实现是刑事诉讼的基本目标。客观真实也成为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传统刑事诉讼中的客观真实片面强调了刑事诉讼与一般自然认识和社会认识的共性 ,忽略了刑事诉讼之...
关键词:认识 客观真实 特权规则 诉讼证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