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鹏飞

作品数:33被引量:8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侦查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欺诈性法律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东方法学》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法学会课题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涉罪精神病人责任能力认定标准的法律完善:以规范责任论为理论工具
《青少年犯罪问题》2025年第2期41-56,共16页蒋鹏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事诉讼中专门性报告的运用机制与规则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3BFX1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对涉罪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进行认定是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案件的前提。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的法律标准过于简单与抽象。在实践中实际适用的认定标准为“支配性”标准,将责任能力等同于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严重医学化与技术化,且在事实...
关键词:精神病人 刑事责任能力 规范责任论 责任 
涉罪精神病人实质性辨认能力的理论阐释被引量:1
《犯罪研究》2024年第5期16-29,共14页蒋鹏飞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人常规性采用实质性辨认能力的术语及判断标准,对刑事责任能力进行评定,司法人员对此予以高度尊重。这是我国处理精神病人涉罪案件的鲜明特色。但是,实质性辨认能力的含义及其与辨认能力的关系,存在一定的争议,同...
关键词:精神病人 辨认能力 实质性辨认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印证证明规则的泛化适用: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1期85-90,共6页蒋鹏飞 
安徽省2019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论刑事印证证明规则及其适用(SK2019A0517)。
刑事印证证明规则要求某些证据之采信、事实之认定,必须以证据印证为必要条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印证证明规则泛化适用的现象,这对实现司法公正有着消极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当明确印证证明是刑事证明的重要方法,但并非唯...
关键词:印证 印证证明规则 自由心证 印证程度 
强制猥亵犯罪案件的司法处理:问题与对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0期111-114,共4页蒋鹏飞 
安徽省2019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论刑事印证证明规则及其适用(SK2019A0517)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处理强制猥亵案件时,有时机械地理解、泛化地适用刑事印证证明规则,在遇到“一对一”证据之时,不敢或不愿认定存在犯罪事实;有时对强制猥亵之“强制”持狭隘理解,将强制猥亵案件降格处理,导致对加害人打击不力。...
关键词:强制猥亵罪 猥亵 印证 印证证明规则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误读与纠偏被引量: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81-86,共6页蒋鹏飞 胡海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重构侦诉审关系研究”(17BFX061)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时常被误读,使之具有机械、呆板与空想的色彩。导致误读的原因,除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不足之外,还与人们把"规则""方法"混同于"原则",用学理裁剪、限制司法实践有关。对刑事证明标准的误读进行纠偏,一方面...
关键词:刑事证明标准 司法实践 排除合理怀疑 
高等院校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7-11,共5页蒋鹏飞 
高等院校向社会提供的法律援助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但在实践中,我国高等院校不能设立律师事务所,学生没有参与案件办理的特殊权利,高校管理者对法学学科的建设理念陈旧,法律援助欠缺案源、资金等支持,这些因素严...
关键词:法律援助 法学教师 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 
法学院校全真型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应对被引量:2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年第6期96-99,共4页蒋鹏飞 
法学院校目前的传统型实践教学如模拟审判,有着形式性强、实际效果较差的弊端,为强化对学生实务能力的锻炼,应大力加强全真型实践教学。全真型实践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办理现实的案件,学生在办案中进行学习。目前,法学院校欠缺有力...
关键词:法学教育 实践教学 全真型实践教学 
《刑事诉讼法》第50条欺骗性取证部分的学理解释被引量:1
《东方法学》2016年第1期48-54,共7页蒋鹏飞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司法过程中利益衡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AHSK11-12D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严禁司法人员的欺骗性取证行为,但是有些学者会在研究欺骗性取证的合法性评价的问题时,对该规定予以否定或者架空。将《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解释为刚性的法律规则,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刑事诉讼法》第5...
关键词:欺骗性取证 刑事诉讼法 合法性评价 法律原则 
论司法人员非法欺骗性取证的法律处遇1
《法治论坛》2015年第4期153-164,共12页蒋鹏飞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司法过程中利益衡量问题研究”(编号:AHSK11-12D21)的研究成果
司法人员所实施的非法欺骗性取证,与刑讯逼供不同,只是一种"相对之恶"。在如何应对与处置这类非法行为上,法律处遇的概念与程序性制裁相比,可以更好地表述司法现状与进行利益平衡。司法人员的非法欺骗性取证,固然是非法行为,但是对其中...
关键词:欺骗性取证 法律处遇 合法性评价 刑事诉讼法 
刑事司法行为法律评价与法律处遇两分论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22-27,共6页蒋鹏飞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司法过程中利益衡量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HSK11-12D21
学术界对刑事司法行为存在着混淆法律评价与法律处遇的现象。对于欺骗性取证、引诱性取证等有着"相对之恶"的司法行为,这种混淆容易使人们依据司法实践中对这类行为的现实容许而反推其合法性,从而质疑刑事诉讼法第50条的效力。应当在逻...
关键词:刑事司法行为 法律评价 法律处遇 刑事诉讼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