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

作品数:19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戏曲邕剧昆山腔戏曲创作水浒戏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知识》《戏剧艺术》《艺术评论》《中华戏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区域戏曲文化史的拓展与深化——评刘祯等著《北京戏曲文化》
《艺术评论》2024年第11期152-159,共8页陈建平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戏曲史著已经突破了早期纯文学的撰写模式,采取了综合研究的史撰模式。刘祯等著《北京戏曲文化》在史著范式上又有了新的拓展与深化。该书着眼于地域文化,既接续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文化使命,又摆...
关键词:区域戏曲文化 史著范式 拓展 深化 
戏曲经典的时代表达——对古典戏曲名著改编的再思考
《当代戏剧》2024年第5期9-13,共5页陈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曾经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这一大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
关键词:历史连续性 文化主体性 名著改编 家国情怀 中华文明 古典戏曲 精神支撑 时代表达 
论中国戏曲在世界文化格局重塑背景下的文化自信
《当代戏剧》2024年第2期4-6,共3页陈建平 
在过去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世界文化中心经历了从东方到欧洲,再从欧洲到美国的两次大调整。进入21世纪特别是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再次迎来了新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类型由多样并存走向融合发展,文化...
关键词:文化演进 文化自信 历史文化资源 中国戏曲 霸权地位 新兴国家 大变局 逐步渗透 
《天宝遗事诸宫调》辑本佚曲顺序考
《中华戏曲》2023年第2期63-86,共24页陈建平 
笔者与孙崇涛先生合著《诸宫调集·附考集》的部分成果。
《天宝遗事诸宫调》原书已佚,今不可见,仅在《太和正音谱》《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北词广正谱》《钦定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等明清各种曲选、曲谱中,尚存数十套佚曲,说白无存。本文...
关键词:《天宝遗事诸宫调》 佚曲 真伪 顺序 
当代小戏创作反思——从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谈起被引量:1
《当代戏剧》2023年第6期4-8,共5页陈建平 
小戏一度因其篇幅短小,产生不了轰动效应,而被认为是“小儿科”,因而造成了小戏的剧本荒。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是三年疫情结束后全国小戏小品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反映了近几年小戏创作取得的可喜成就,对当前小戏创作启示良多...
关键词:小戏 定义 创作反思 
套袭与变异:邕剧排场戏成因探略
《戏曲艺术》2023年第3期108-113,共6页陈建平 
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排场戏与戏曲编创模式研究--以邕剧为例”(项目编号:16DB14)阶段性成果
邕剧排场戏是艺人们从传统的邕剧经典剧目中提炼出的备受观众欢迎的优秀表演片段,因为涵盖了本剧种不同行当几乎所有的表演程式,而一度成为艺人入门的必修课,并在不同剧目中被反复袭用。邕剧排场戏的形成,不仅与邕剧长期存在的提纲戏的...
关键词:邕剧排场戏 提纲戏 民间技艺 成因 
排场戏与邕剧的教育传承
《戏曲研究》2020年第4期247-260,共14页陈建平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排场戏与戏曲编创模式研究--以邕剧为例”(项目编号:16DB14)阶段性成果。
邕剧自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其传承与发展就更具战略意义和时代紧迫感。面临话剧、电影、电视、流行歌舞等多种艺术样式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的冲击,邕剧的传承更为迫切。戏曲的传承,首要的问题是戏曲教育。...
关键词:戏曲教育 邕剧 教育传承 艺术样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歌舞 传承与发展 排场 
邕剧艺术与近代岭南文化的互融
《文史知识》2020年第4期122-128,共7页陈建平 
一岭南是指中国南方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以南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澳门五省区。由于地处南疆边陲,北隔高山,南阻大海,岭南在古代一向被视为"蛮荒"之地、"瘴疠"之乡,故又有"南蛮"之称。
关键词:邕剧 岭南文化 都庞岭 越城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0世纪50年代以来邕剧研究综述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8年第1期306-322,共17页陈建平 
2016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排场戏与戏曲编创模式研究——以邕剧为例”(项目编号:16DB14)阶段性成果
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邕剧,曾名本地班、南宁班、本地戏、老戏、广戏、五六腔等,是一个历史悠久、主要活动于广西南宁及其周边地区,流行于粤西、滇东南以及越南北部,由汉族和西南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皮黄声腔剧种。它曾与桂剧、...
关键词:50年代 20世纪 综述 道光年间 周边地区 越南北部 声腔剧种 少数民族 
开拓戏曲史研究的新视野——读朱伟明等著《汉剧史论稿》
《戏剧艺术》2017年第6期126-131,共6页陈建平 
朱伟明等著《汉剧史论稿》与同类剧种史研究专著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文本与舞台兼顾的立体剧史观;(二)研究方法多样;(三)对汉剧文化身份的认同。因此,《汉剧史论稿》的出版,对戏曲史、汉剧和其他地方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关键词:汉剧 戏曲史 新视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