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懿

作品数:21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国民政府建设公债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黑龙江史志》《社会科学辑刊》《地方财政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英国对中日复交前后钓鱼岛争端的认知
《台湾历史研究》2024年第4期49-60,共12页陈海懿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及钓鱼岛问题研究”(15ZDB049);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课题“新中国关于琉球群岛争议与钓鱼岛问题的因应研究(1949-1979)”(XZGSYJY202301)阶段性成果。
中日复交前后,钓鱼岛争端成为制约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自近代以来英国长期是东亚地区的重要角色,通过解读英国外交档案关于中日复交前后的钓鱼岛问题等内容,可以发现:一是英国积极关注钓鱼岛争端;二是英国以“避免介入”钓鱼岛争...
关键词:中日复交 钓鱼岛 英国 搁置争议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国联外交被引量:1
《历史研究》2024年第4期131-150,M0006,共21页陈海懿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援引《国联盟约》第15条,实施九一八事变与与"一·二八"事变合并解决方针,是对日"一边抵抗,一边交涉"政策之表征。历经国联理事会、国联大会、十九人特别委员会等审议,国民政府未能实现两次事变合并解决设...
关键词:"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国际联盟 国民政府 抗战 
李顿调查团进入伪满洲国受阻事件研究
《史学月刊》2024年第1期47-58,共12页陈海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李顿调查团与大国博弈研究”(20CZS045);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课题“国际联盟视角下的侵华日军暴行研究(1931—1937)”(YJH2023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370407)。
九一八事变后,李顿调查团前往中国东北调查,顾维钧是调查团成员之一,但伪满拒绝顾维钧出关,造成李顿调查团进入伪满洲国受阻事件。围绕调查团进入中国东北和走出满铁附属地,李顿调查团及其派遣方国联、顾维钧及其隶属方南京国民政府、...
关键词:李顿调查团 九一八事变 国际联盟 顾维钧 
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被引量:1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3年第2期76-94,142,共20页陈海懿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李顿调查团与大国博弈研究”(20CZS045)的阶段性成果。
学界对于李顿调查团的评价多以笼统的“失败”进行价值判断,忽视李顿调查团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存在认知偏颇。调查团的核心任务包括调查九一八事变始末与探索东北局势调停方案,其结果不仅反映在报告书里,也体现在调查团成员的进一步阐释...
关键词:李顿调查团 九一八事变 中国东北 国际联盟 
日本因应国联调查团的动机及其异化
《民国档案》2023年第1期84-94,共11页陈海懿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李顿调查团与大国博弈研究”(批准号:20CZS045)的阶段性成果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联调查团为研究者从跨国史的视角审视中日冲突提供了一个窗口。日本对国联介入中日冲突的态度颇为多变,从反对调查团方案到倡议组建调查团,再试图劝诱与引导调查团,最终质疑与否认调查团,态度反复的原因在于日本侵略者...
关键词:国际联盟 国联调查团 李顿 日本 伪满洲国 
从诺兰档案看加拿大籍检察官诺兰在东京审判中的作为
《档案与建设》2022年第8期89-92,共4页董芙蓉 陈海懿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东京审判诺兰检察官个人档案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LSC004)阶段性研究成果;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课题“东京审判诺兰检察官与南京大屠杀案的研究”(项目编号:19YJY003)资助。
东京审判加拿大籍陪席检察官诺兰在庭审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是:质询香港地区的战俘处理、担任盘问松井石根的控方首要负责人、担任起诉与盘问铃木贞一的控方负责人、负责盘问藤田嗣雄与安藤纪三郎,以及检查辩方文件作为证据的有效性等。全...
关键词:诺兰 东京审判 南京大屠杀 松井石根 铃木贞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对东北海关的聚焦与日本的应对——以李顿调查团为视角的考察
《安徽史学》2022年第3期85-93,122,共10页郭昭昭 陈海懿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李顿调查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调查的文献整理与研究”(20DGD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李顿调查团与大国博弈研究”(20CZS045)的阶段性成果。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将日本侵略控诉至国际联盟,提议派遣调查团来华调查中日冲突的责任。东北海关牵涉西方大国利益,在合力驱动下,李顿调查团对此问题始终关注。不仅通过西方在华人士、中方人士以及伪满洲国官员三个层面全面了解...
关键词:李顿调查团 东北 关税 海关 
国际联盟对一•二八事变的聚焦与因应--以李顿调查团为视角的考察被引量:5
《民国档案》2021年第2期95-102,共8页郭昭昭 陈海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李顿调查团与大国博弈研究”(20CZS045)阶段性成果。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建议派遣调查团来华。国联理事会迟至1931年12月上旬才决定派遣李顿调查团。在李顿调查团正式组建后不久,日本又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昭示远东局势持续紧张,加快了李顿调查团的东方之行。尽管...
关键词:李顿调查团 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上海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团代表选定研究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2期177-186,共10页陈海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ZS045)。
九一八事变后,由国联派遣调查团成为调处中日冲突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国联理事会商议调查团的组建过程中,调查团的人数和来源国构成已经引发大国之间的较量。组建调查团的议决案通过后,围绕调查团代表选定,既有英、美、法、德、意五大国...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国联调查团 国联理事会 中国 日本 德国 
1940年首届防空节的创设与纪念——以安徽省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安徽史学》2020年第6期149-158,共10页陈海懿 徐天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战时中国社会研究”(19JJD770006);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东京审判诺兰检察官个人档案的整理与研究”(19LSCOO4)的阶段性成果。
国民政府设定1940年11月21日为首届防空节纪念日。创设防空节的背景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严峻防空情势和首都防空大演习的象征性日期。航空委员会和地方军政部门都积极筹办纪念日,不仅发行特刊对防空业务进行回顾与展望,而且举办多重实践...
关键词:防空节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安徽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