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磊

作品数:19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道德陌生人大学生传统伦理公德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农业教育》《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宜春学院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陌生人道德困境”及相关问题分析被引量:3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韩建磊 赵庆杰 
中国近年来发生的道德事件主要集中于公共领域的陌生人群体,因此当前中国令人诟病的道德问题实际上主要体现为陌生人道德问题。通过对这些陌生人道德事件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在家里或单位里能够严于律己的...
关键词:陌生人 道德困境 传统伦理 道德滑坡 
论传统器物的教化功能被引量:3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44-49,共6页李兴华 韩建磊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传统器物的现代德育功能研究"(JD1318)
传统社会里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藏礼于器",并借助这些器物来实现特定的教化目的。器物教化的主体表面上是"物",实际上是"人",因为器物是人造的,其中的"礼"也是人赋予的,器物只是教化的中介或工具。器物教化是道德教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
关键词:传统器物 教化 物化道德 
初中学段公德教育反思——基于对某初级中学的问卷调查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年第4期50-52,共3页韩建磊 杜庆华 
调查显示,初中生公德呈现“素质参差不齐”“过于依赖外在约束”“道德态度消极”“知行脱节”等特点,这是学校、社会、家庭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就学校而言,要提升初中生的公德素质,当务之急是加强初中学段的公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 公德 反思 
社会公正视角下城市体育人口研究
《东南学术》2014年第1期218-222,共5页王建 韩建磊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社会公正理论视角下江西省城市体育人口阶层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2TY16)
基于社会公正理论来研究"城市体育人口"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从理论上说,城市体育人口研究具有社会学属性,但当前相关研究却依然多局限于单纯的"体育学"范围内,没能很好地凸显其社会学价值与意义。而社会公正理论研究也往往只倾向于...
关键词:社会公正 体育人口 阶层 非体育人口 
“都帮”奋斗历程及对当前景德镇陶瓷业的启示
《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3期335-336,共2页韩建磊 
2012年度景德镇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明清时期都昌帮伦理思想研究"(编号:12zx08)的阶级性成果
"都帮"的成功固然与外在的历史机遇密切相关,但其内在的优良品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优良品质对于当前不甚景气的景德镇陶瓷行业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都帮 景德镇 陶瓷 
社会转型期高校公德教育问题探析被引量:2
《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第11期36-39,共4页韩建磊 孙传浩 
2012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社会转型期高校公德教育问题研究(TY1202);2012年景德镇陶瓷学院自选课题: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
大学生道德问题主要体现为公共道德素质的滑坡,其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导致公德及公德典型的"袪魅",从而消解了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社会转型导致"旧道德"无法适应"新基础",从而引起社会公德水平整体下滑,进而影响大学生公...
关键词:社会转型 公德教育 袪魅 大学生 
大学生道德生态与高校德育被引量:2
《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第4期40-44,共5页韩建磊 孙传浩 
2012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社会转型期高校公德教育问题研究(sx1202);2012年景德镇市陶瓷学院自选课题: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
大学生道德作为一种生态是有着外部联系与内部结构的,并且按照"自身规律"在"合目的性"的发展着。外部联系主要是指社会道德与大学生道德之间存在互动,尤指前者对后果的影响;内部结构是指大学生道德是由诸多要素有机构成的。反映在高校...
关键词:道德生态 德育 大学生 
基于利益维度的“好人”标准探析——以袁厉害为例被引量:3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6-31,共6页韩建磊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社会转型期高校公德教育问题研究"(12YB075)
媒体对袁厉害的质疑与争议折射出当前众多国人所持有的"好人"标准是:无私利他,不应因行善而接受或索取物质利益回报。这种标准是传统社会儒家"重义轻利"及计划经济时代集体利益绝对至上的道德观在今天的体现,与长期的"毫不利己"的道德...
关键词:利益 好人 道德 袁厉害 
高校思政课学生成绩考评体系构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被引量:4
《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8期66-68,共3页韩建磊 袁艺红 
当前高校思政课成绩考评方式过于单一、僵化,缺乏明确的考评目标与指导思想,很难得出能准确反映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结果,也无法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与思想进步。基于此,《思想道德修法律基础》课学生成绩考评体系有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考评体系 考评主体多元化 考评方式多样化 
道德失范与陌生人伦理缺失被引量:1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60-64,共5页韩建磊 赵庆杰 
北京市重点学科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kszygh10-1)
中国当前的道德失范多发生于陌生人之间,而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人们道德素质的下滑,而是特定伦理基础的缺失。这种伦理缺失有其历史根源,即中国传统的"五伦"伦理结构并没有"陌生人"这一伦属;同时,其负面效应的显发有现实基础,...
关键词:陌生人伦理 陌生人社会 道德失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