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胜明

作品数:15被引量:13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合规故意罪名企业刑法分则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刑事法杂志》《刑事法判解》《刑事法评论》《法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罪名为讨论平台的反思与纠正被引量:17
《法学研究》2020年第3期143-159,共17页丁胜明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法解释学视角下‘确定罪名’制度的重构”(16SKJD10);西南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的成果.
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的现象,但是,由最高司法机关确定的罪名与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之间大多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多罪一名”是我国罪名体系的显著特征,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会带来诸多理论上难以妥善处理的问题。...
关键词:罪名 犯罪构成 罪数论 错误论 
罪名确定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庆行政》2019年第5期72-73,共2页丁胜明 
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法解释学视角下‘确定罪名’制度的重构”(编号:16SKJD10)的研究成果
我国1997年刑法中规定了具体的犯罪,但没有规定犯罪的名称。为了方便司法实务,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刑法公布之后便以司法解释的方式,颁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也颁布了《关于适用刑法分...
关键词:确定罪名 刑法分则 罪名确定 司法解释 刑法罪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实务 
正当化事由的事实前提错误:一个学术史的考察被引量:1
《刑事法评论》2018年第1期400-414,共15页丁胜明 
2015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公务行为合法性认识错误的教义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BS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正当化事由的事实前提错误属于何种性质的错误以及这种错误是否阻却故意,是刑法上争论激烈的问题。早期占据支配地位的是事实错误说,随着刑事立法的复杂化,罪责说逐渐崛起,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理论也在新的舞台重新焕发活力。晚近以来,...
关键词:正当化事由 认识错误 故意 罪责 
公务行为合法性认识错误问题的教义学分析被引量:16
《法学》2016年第4期151-159,共9页丁胜明 
2015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公务行为合法性认识错误的教义学研究"(2015BS048);2015年度西南政法大学资助项目"公务行为合法性认识错误问题的教义学研究"(2015XZQN-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公务执法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冒充执法人员诈骗的案件也频繁发生,这导致司法实务中经常出现执法相对人对公务行为的合法性产生认识错误的案件。对这一问题的处理结论,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的界限,因而具有重大实务意义。公务行...
关键词:妨害公务罪 公务行为合法性 外行人领域的平行评价 未必的故意 
故意的认识对象和违法性的认识
《刑事法评论》2015年第2期289-305,共17页前田雅英 丁胜明 
2015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公务行为合法性认识错误的教义学研究”(2015BS048);2015年度西南政法大学资助项目“公务行为合法性认识错误问题的教义学研究”(2015XZQN-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我于1985年在日本刑法学大会的共同研讨中做了关于兴奋剂案件和故意论的关系的报告〔1〕,此后的1991年和1992年,我又组织了两次相同主题的专题讨论会。〔2〕我想在之前的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就近来的关于故意论的学说〔3〕,从成...
关键词:行为人 信那水 构成要件要素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改革——以司法考试为视角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年第3期39-40,共2页丁胜明 
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制度的脱节,一直是备受诟病的问题。2002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统一司法考试,将律师、法官、检察官的职业准入资格合为一体,这是我国法律职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司法考试确实对法...
关键词:法学教育改革 统一司法考试 法律职业 职业化进程 职业制度 准入资格 课程设置 授课方式 
刑法教义学研究的中国主体性被引量:58
《法学研究》2015年第2期42-55,共14页丁胜明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级青年教师科研培育项目(QK201403)的成果
刑法教义学既包括教义学方法,也包括教义学知识;教义学方法是无国界的,但教义学知识是对一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所作的解释,因而是有国界的。德日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表明,共犯的定罪与量刑均取决于正犯,因而决定了其共犯理论必须采取实...
关键词:刑法教义学 共犯理论 侵占罪 中国主体性 
狸·狢案件判例研析被引量:1
《刑事法判解》2014年第2期73-89,共17页丁胜明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项目号:201206010170)
狸貉案件中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捕获行为的结束时间,二是行为人的认识错误是何种类型。本案行为人主观上存在对猎物的支配意思,客观上制造了人工的设施对猎物形成控制,这种控制在社会观念上也是被承认的,所以,应当认为行为人在将猎物...
关键词:狸·狢案 支配 认识错误 姆马·鼯鼠案 
作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制约根据的真正不作为犯
《刑事法评论》2013年第2期508-520,共13页 丁胜明(译)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项目号:201206010170)
一、引言刑法在讨论不作为犯时,不作为的问题是放在行为论或者构成要件论中加以讨论的。这种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不作为的行为性或者不作为的因果关系问题,特别是,作为刑法争议的核心内容的不真正不作为犯,最受关注的问题是作为义务的内容...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 行为论 期待可能性 因果关系 好撒玛利亚人法 法益 犯罪论体系 阻却事由 自由刑  
危险驾驶的行为样态与罪名选择——以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为视角
《刑事法评论》2013年第1期208-222,共15页丁胜明 
饮酒驾驶的危险行为在主观心理、客观行为和结果上可能呈现出多种形态,《刑法修正案(八)》使得原有的罪名关系出现了变动,危险驾驶罪的出现导致危险驾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之间出现错综复杂的罪名关系。对此必须...
关键词:危险驾驶 危害公共安全 故意杀人罪 间接故意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重伤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 醉酒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