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国

作品数:28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红楼梦》红楼梦影视剧文化影视改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明清小说研究》《河北学刊》《中国文化研究》《文史知识》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清笔记中的宫廷宴请礼仪
《文史知识》2024年第10期59-63,共5页何卫国 
都城作为首善之区,最能彰显礼制文化之森严。北京有八百多年的建都史,礼制文化已渗透至人们“衣食住行”中的方方面面。于饮食而言,首先体现为严肃规范的饮食礼仪。人们以食敬天、以食祭祖、以食孝亲、以食待客,饮食中渗透着礼仪文化的...
关键词:饮食文化 饮食礼仪 礼仪文化 首善之区 礼制文化 明清宫廷 渗透 
明清文人笔下的北京记忆--以笔记书名中的北京称谓为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25-34,共10页何卫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笔记、小说与北京文化记忆研究”(20FZWB042)。
明清笔记书名中的北京称谓,成为管窥都城北京书写的一个独特视角。“京师”“帝京”与“旧京”,“长安”“日下”与“春明”,“天府”“宸垣”与“天咫”,“燕都”“燕京”与“燕台”,这四组北京典型称谓,指向不同,蕴意有别,共同凝结成...
关键词:明清笔记 都城书写 北京 称谓 
琉璃厂与日本、朝鲜文化之交流——以清代笔记为视角
《文史知识》2024年第5期78-83,共6页何卫国 
琉璃厂是北京宣南“士乡”文化高地,也是清代北京城文化中心。孙殿起在《琉璃厂小志》开篇高度评价琉璃厂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旧时图书馆之制未行,文人有所需,无不求之厂肆;外省士子,人都应试,亦皆趋之若。盖所谓琉璃厂者,已隐然为文...
关键词:琉璃厂 清代笔记 图书馆 孙殿起 文化高地 
肩舆缓缓与车马喧阗——明清笔记所见北京日常出行
《中国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何卫国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明清笔记、小说与北京文化记忆研究”(20FZWB042)的阶段性成果。
明清时期,北京城内的出行方式主要依托肩舆、车马等陆上交通工具。肩舆既是舒适的出行工具,也是特权与财富的象征;车马则可满足不同阶层人士出行所需。明清文人笔记对北京居民出行方式的诸多记述,可管窥北京城的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居...
关键词:明清笔记 北京 肩舆 车马 
别史记隐微——明清笔记、小说中的北京居住空间
《明清小说研究》2023年第4期21-37,共17页何卫国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明清笔记、小说与北京文化记忆研究”(项目编号:20FZWB042)阶段性成果。
明清笔记从不同层面呈现了北京的居住空间,小说则以细致的笔墨生动形象地描述其细微之处。北京的宫城、皇城、内城与外城的四重城市空间,形成了独特的居住秩序,由内而外呈现出社会阶层与政治权力的递减序列,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京师文化特...
关键词:明清笔记 明清小说 北京城 居住空间 
大观园与清代北京园林——以清代笔记为视角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88-93,108,共7页何卫国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明清笔记、小说与北京文化记忆研究”(20FZWB042)。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一座引人注目的“纸上园林”,与清代北京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京西北部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在地理位置、建筑面积、建筑规制、园林景观等方面对大观园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北京内城西北部什刹海地区的园...
关键词:《红楼梦》 大观园 北京园林 “三山五园” “纸上园林” 什刹海 
明清才女文化与八旗闺秀文学创作论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85-91,共7页何卫国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笔记、小说与北京文化记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FZWB042)。
明清启蒙思潮及才女文化的兴起,为清代八旗才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八旗世家优渥的家世背景及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八旗才女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八旗闺秀,从清初至清末,代有才出,各领风骚,其文学创作风格豪爽雄健,是才女文化史上的奇观。
关键词:清代 才女 八旗 文学创作 
辨疑解惑 以史论红——石昌渝先生访谈录
《曹雪芹研究》2023年第3期164-180,共17页何卫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项目“红学口述史”的阶段性成果。
【采访题记】 此访谈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学口述史”课题成果。2021年9月22日,笔者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石昌渝先生家完成访谈,随后因疫情及石先生身体状况欠佳,一直未与先生见面。2022年10月30日,我去看望石先生,并与先...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 课题成果 红楼梦 口述史 北京市海淀区 万寿路 身体状况 红学 
西学东渐与北京西洋建筑——以明清笔记中的天主教“四堂”为中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91-99,共9页何卫国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明清笔记、小说与北京文化记忆研究”(项目编号:20FZWB042)阶段性成果。
北京的天主教“四堂”是明清时期西洋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西学东渐在北京城传播的风向标。“四堂”的兴废,透露出紫禁城的统治者面对西学时的包容、接受、排斥、抗拒等复杂的心态。“四堂”占据北京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城市不同的空...
关键词:西学东渐 北京 西洋建筑 四堂 明清笔记 
“见己”与“见物”——怡红院的西洋镜及其他
《红楼梦学刊》2023年第4期123-137,共15页何卫国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明清笔记、小说与北京文化记忆研究”(项目编号:20FZWB042)阶段性成果。
《红楼梦》中怡红院的西洋镜、贾母的眼镜及《夏宜楼》中的千里镜等,是明清时期西洋物品的代表。它们不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影响了明清时人的日常生活;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小说家的创作,在环境描写、场景设置、情节编织、人物形象塑造...
关键词:红楼梦 西洋镜 眼镜 千里镜 见己 见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