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龙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玻璃体内儿童外科手术注气治疗内斜视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9年第3期213-214,共2页李菊生 吴义龙 吕灶林 
本文报告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随访3~12月,44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获得0.02以上视力32例(72.7%)。脱盲率达到68.18%。描述了手术操作要点。讨论了合力外加压手术的原理和效果。...
关键词:孔源性 后极部裂孔 视网膜脱离 合力外加压手术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被引量:2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李菊生 吕灶林 吴义龙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做“标准手术”可能产生大量欠矫。1994年刘家琦报道[1]“加大手术的设计”,认为“本手术方法为治疗后天性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有效方法”。为探讨加大手术的疗效以及手术设计与AC/A比率的关系,我们根...
关键词:内斜视 儿童 外科手术 
两种后徙内直肌测量法用于儿童内斜视手术的疗效比较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8年第2期72-74,共3页李菊生 吴义龙 
两种后徙内直肌测量法用于儿童内斜视手术的疗效比较李菊生吴义龙内直肌后徙术通常是从肌止端开始测量后徙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报道[1,2],内斜视患者的内直肌肌止端位置较正常人(55mm)更靠近角膜缘,并且不恒定。为...
关键词:内斜视 外科手术 疗效 后徙内直肌测量 儿童 
78例泪小管断裂修复术的体会
《临床眼科杂志》1997年第4期249-250,共2页梅立新 晋毓信 吴义龙 蔡瑞玲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 修复术 眼睑外伤 
眼后节细小异物取出后的视力分析
《临床眼科杂志》1996年第4期214-216,共3页李菊生 吴义龙 
对136例眼后节细小磁性异物取出后的视力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致单眼率为56.6%。经统计学分析,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玻璃体积血、混浊和外伤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并对恢复和提高有用视力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加强农村及乡镇眼...
关键词:球内异物 眼内异物 摘出术 视力分析 
单纯巩膜外垫压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1
《临床眼科杂志》1996年第1期34-35,共2页吴义龙 周仕福 
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木,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8例,全部治愈.介绍了手术要点,讨论了本术式的构思、可行性和优点.术中不作热凝或冷凝,不放液,球内不注气,无需观察眼底.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重要的是避免了各种并发症...
关键词: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垫压术 眼外科手术 
眼用胶治疗眼外伤150例报告
《临床眼科杂志》1994年第2期102-103,共2页蔡瑞玲 吴义龙 李佩蒂 梅立新 
关键词:眼外伤 创伤 眼用胶 治疗 
改良兜带联合玻璃体内注气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
《眼科新进展》1993年第1期14-15,共2页吴义龙 晋毓信 丁苏平 李佩蒂 梅立新 
我们采用改良兜带联合玻璃体内空气注入(简称双加压法)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14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手术主要步骤 1.缝制垫压物:按常规方法局麻,睑裂过小者作外眦切开,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颞侧半周,向后分离,断外直肌,下斜肌下...
关键词:视网膜脱落 黄斑 眼外科手术 
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内注气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2
《实用眼科杂志》1992年第11期673-675,共3页吴义龙 晋毓信 丁苏平 李佩蒂 
我们采用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内空气注入(简称双加压法)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10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概要:近两年中共收治10例(10眼),男2例,女8例。年龄25~62岁,平均50.7岁。网脱病史1周~8个月,平均2.7个月。...
关键词:视网膜脱落 黄斑孔性 
淋菌性眼炎的当今治疗
《眼科新进展》1990年第4期51-53,共3页吴义龙 周仕福 李佩蒂 梅立新 王小云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diseases),近年来由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解放后已经绝迹的淋菌性眼炎。
关键词:淋菌性眼炎 眼炎 淋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