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弥漫

作品数:46被引量:21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内经》中医学术黄帝内经运气学说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医药学报》《四川中医》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运气学说中的主客运概念探析被引量: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第8期852-853,共2页宾炜 黎敬波 老膺荣 林嬿钊 吴弥漫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广东运气模型构建及与外感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20114425110009)
五运之平气的定性依赖于一年五季,在时间范围上与主客运相对应;五运定性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一年中五季的常规气候变化。运气推演中不存在岁运之平气。主运在运气学说体系中仅作为一年中五季的替代名称存在,它代表的是一年中五季气候的正...
关键词:运气 主运 客运 平气 概念 
议析运气学说中岁气客气关系的矛盾被引量: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1-2,共2页宾炜 黎敬波 林嬿钊 老膺荣 吴弥漫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114425110009)
运气学说中的岁气是指司天、在泉。当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司天即客气的三之气,在泉即客气的终之气,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司天、在泉应是协同主司全年气候变化的岁气,作用时间是全年,而不是客气之一。客气在岁气的统御下分司1年内各1/...
关键词:运气学说 岁气 客气 
《内经》误校误注例释被引量:1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21-24,共4页范登脉 吴弥漫 
通过例证说明前人校勘、注释《内经》工作中存在九类问题:(1)不能贯彻历史观念,误释字词;(2)不熟悉古代字词的特殊意义,误释字词;(3)对版本传钞过程中改字现象及文字形体变化规律了解不够,误校误释字词;(4)考释词义时偷换概念,不重举证...
关键词:素问 灵枢 校勘 训诂 
吴弥漫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经验被引量:4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第3期217-217,共1页宾炜 吴弥漫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不适而造成的反复咳嗽,其特点是咽喉干涩奇痒或疼痛,阵发性干咳,缠绵难愈。检查咽喉部可见黏膜慢性充血,部分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常有清嗓动作,吐白色痰液,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 名医经验 吴弥漫 
张仲景对《内经》学术的继承和创新被引量: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505-507,共3页吴弥漫 
有感于近年否定《伤寒杂病论》与《内经》学术渊源关系的言论,本文通过考证《伤寒论》、《金匮要略》对《内经》、《难经》学术理论的引用和发挥情况,认为张仲景系在继承和发扬《内经》、《难经》学术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会了当时经...
关键词: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内经》 《难经》 学术继承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范畴及其研究状况的思考被引量:4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620-622,627,共4页吴弥漫 
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范畴的界定,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带有普遍适应性和基础性,能为中医各分支学科所认同和利用的理论。临床实践的需求才是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在动因,之所以当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未能取...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 学科范畴 发展道路 
《黄帝内经》“和谐”思想探析被引量:3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第12期2620-2621,共2页容景瑜 黄光辉 张慧 吴弥漫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成书融合了当时先进的哲学内容,试从哲学渊源、天人、人本身和阴阳平衡几方面初步探讨书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以期用于指导中医临床。
关键词:黄帝内经 和谐思想 中医理论 
《素问》校诂四则被引量: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158-159,共2页范登脉 吴弥漫 
考释《素问》疑难字词四则。认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斗而铸锥"的"锥"当作"鍭";《阴阳应象大论》"寒胜则浮"及《阴阳类论》"气浮不鼓"的"浮"当为"沍"的俗字之误;《脉解》"所谓甚则跃者"的"跃"当读作"■",《说文》训"行不正";《素问...
关键词:素问 字词 校勘 训诂 
《内经》阴阳理论钩玄(Ⅱ)——阴阳在中医实践中的应用被引量:1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416-418,共3页黎敬波 区永欣 吴弥漫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项"中医基本理论归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9700184;30572287)
通过对《内经》中有关阴阳篇章的解读和分析,认为《内经》中的阴阳表述了阴阳作为人体功能单位的意义,是物质、信息相互作用的功能表现;阴阳具有彼此联系、相互依存与消长的关系。在中医临床诊疗中辨识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前提条件,也是...
关键词:《内经》 阴阳学说 阴阳 
《内经》诊脉和刺灸方法沿革考证被引量:1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424-426,共3页吴弥漫 
通过对《内经》有关内容的研究和考证,探讨中医诊脉方法和针灸取穴方法的发展沿革。认为诊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由遍诊十二经脉法、三部九候遍诊法、人迎寸口同诊法到独取寸口法的过程,这些变革都是为了适应临床诊病的实际需要而发生的。...
关键词:《内经》 脉诊 针灸穴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