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董霞

作品数:27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人物品评春秋先秦先秦两汉会展业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商场现代化》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诗经》风诗中的人物品评及其对人物的审美观照被引量:1
《诗经研究丛刊》2018年第3期358-398,共41页孙董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思想史视野下的先秦人物品评研究》(15XJC751007)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2015M572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人物品评并不是魏晋特有的文化现象,其在先秦已经产生,并在春秋时期形成了第一个品评人物的高峰。《诗经》风诗中就有许多人物品评的内容。风诗品评人物的标准包括人伦规范、个人品德、精神气质、才能、个性、形貌特征等多方面。人物品...
关键词:《诗经》 马瑞辰 人物描写 诗经世本古义 人物品评 
论春秋时期人物品评的天人二元模式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86-92,125,共8页孙董霞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思想史视野下的先秦人物品评研究"(项目编号:15XJC751007);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春秋人物品评及其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导向的借鉴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14B-1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M572004)
春秋时期,思想界处于天人关系由天到人转变的过渡状态,思想界天人二元思维模式交错并存。伴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春秋时期的人物品评之风非常兴盛,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物品评的高峰。思想界的天人二元思维模式使得春秋时代的人物...
关键词:春秋 人物品评 天人二元模式 
战国诸子著作的“三言”模式及其孔子形象的“重言”意味被引量:2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10-120,共11页孙董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先秦人物品评研究"(15XJC751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2015M572004);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春秋人物品评及其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导向的借鉴意义研究"(2014B-112)
《庄子》称其文由"寓言、重言、巵言"构成。其实战国子书大都具有《庄子》所说的"三言"模式。只是不同的子书中,三言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诸子三言之体其实在史传文学中也有对应的形式。这是因为,诸子著作与史传文学一样都受到史官文化...
关键词:战国诸子 “三言”模式 孔子 重言 
春秋时代人物品评的功用被引量:1
《安康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16-18,38,共4页孙董霞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春秋人物品评及其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导向的借鉴意义研究"(2014B-1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先秦人物品评研究"(15XJC751007)
《左传》《国语》等文献资料记载了春秋时代大量的人物品评活动,可见人物品评已成为春秋时代的一种文化风潮。这一时期品评人物的主体是贵族君子,他们处于当时思想界的前沿,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圈,其在政治外交和思想交流活动中常常...
关键词:春秋时代 人物品评 功用 
春秋人物品评的主体及其“君子曰”与“孔子曰”被引量:2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76-82,共7页孙董霞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春秋人物品评及其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导向的借鉴意义研究"(2014B-1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先秦人物品评研究"(15XJC751007)
春秋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盛况空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品评人物的高峰。从《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来看,这一时期品评人物的主体包括三类:史官、当时的贵族君子、"君子曰"和"孔子曰"。"君子曰"作为一个隐性主体,其中隐含着其他几...
关键词:春秋 人物品评 主体 君子曰 孔子曰 
论《论语》人物品评的主要方法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94-100,共7页孙董霞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春秋人物品评及其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导向的借鉴意义研究"(2014B-112)阶段性成果
《论语》中记载了大量的人物品评事例。《论语》的人物品评既是孔子阐发自己思想观点的方式,也是孔子培养人,教育人的有效途径。孔子品评人物与其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相一致,通过对学生的品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价,依据每个...
关键词:《论语》 人物品评 方法 品第法 比喻法 品类法 一字评 
周人之“德”为“明德”论——兼论殷周之“德”的区别被引量:3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8,共8页孙董霞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2015M572004);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B-112)
"德"的原始观念来源于人们对"效能"和"能力"崇拜,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的反映。"德"字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这种观念大概产生于部族联合体的尧舜禹时代,所以"德"不是周人的首创,周人只是提...
关键词:周朝 “明德” “帝迁明德” “明刑” “明罚” 
论《左传》所记三次重大的人物品评活动被引量: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孙董霞 
春秋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盛况空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品评人物的高峰。这一时期处于思想前沿的是贵族君子,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圈。他们在政治外交活动和思想交流活动中常常品评人物。贵族君子和史官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出现合流...
关键词:《左传》 人物品评 贵族君子 虢之会 垂陇之会 延陵季子 
先秦“德”义新解被引量:6
《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孙董霞 
"德"是先秦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关于"德"的含义历来解释甚多。本文在梳理了对先秦之"德"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德"的造字本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德"观念源于上古人们的"能力"崇拜,"德"字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于一种特殊"能...
关键词:先秦  “方” 能力 政治控驭能力 
春秋时期谥法的流行及其人物品评性质被引量:2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24-28,共5页孙董霞 
春秋时期,谥法制度大为流行。其与这一时期人物品评活动的兴盛有密切关系。春秋谥法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品评方式。谥号是对人的一生进行盖棺论定的总结性评价。谥法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于死者的禁忌;二是祖先崇拜和祖先祭祀。谥法在...
关键词:春秋 谥法 人物品评 美谥 恶谥 文化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