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知

作品数:15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真诰》陶弘景儒家成篇毕业论文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贺州学院学报》《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官》改名《周礼》考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29-32,共4页张厚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11&ZD10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一般项目“周公制礼,系列研究”(16Y032)的阶段性成果。
王莽居摄期间,刘歆奏请《周官》改名为《周礼》,与《周官》毫不相关的周公事迹,成为改名《周礼》的依据。贾公彦认为是刘歆将《周官》与“周公致太平之迹”联系起来,这与事实本身及刘歆严谨的学术风格不符。刘歆明确地说是王莽发现了《...
关键词:《周官》 《周礼》 刘歆 王莽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新探被引量:4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48-152,共5页张厚知 
三峡大学2014年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新探”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2014029)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该专业知识理论、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不只是孤立地传授写作方法与技巧,而是要贯穿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知识理论学习与写作能力训练同步并行。具体...
关键词:毕业论文 知识积累 把握特质 分层训练 
礼乐重建与儒家学派的产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张厚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11&ZD103)阶段性成果
以治丧相礼为职业的儒者,经由孔子的改造与提升,发展成为儒家学派。孔子有着作为儒者以执礼谋生的职业背景,因而与礼乐有着天然的联系;加上西周礼乐在鲁国保持最为完整且仍能发挥作用,使他坚信通过推行礼乐政治可以恢复西周理想社会。...
关键词:孔子 儒家 礼乐重建 政治才能 君子人格 
“周公制礼”平议被引量:1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04-107,共4页张厚知 
三峡大学2011年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J2011B061)
"周公制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文献不足征,考虑到周公在西周初年的地位和影响,前人的研究难免在观念上带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成分。通过有限的文献考辨,并不能确定周公摄政辅佐成王时进行过大规模的制度文化建设,但可以看出"周...
关键词:周公制礼 西周 成王 
《礼记·儒行》成篇考论被引量:4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年第6期1-3,12,共4页张厚知 
三峡大学2011年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KJ2011B061)
考察《儒行》成篇的生成背景,可以看出《儒行》并非孔子自卫反鲁答哀公之问而作。孔子之时"儒服"的观念尚未形成,不能成为二人对话的引子;相关文献中鲁哀公对孔子向来是礼敬有加,不会以戏谑的态度问孔子;假借他人之口发自己的议论在当...
关键词:儒行 成篇 儒家 假托 自辩 
维护与崩坏的抗争——春秋礼学思想产生的动因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4-19,共6页张厚知 
三峡大学2011年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J2011B061)
从"礼"的角度来审视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一方面是王室衰微,诸侯力政造成"礼崩乐坏"的动乱社会;另一方面礼乐文化作为一种传统,依然维系着世道人心,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形成礼乐崩坏与维护相抗争的情形。鉴于礼在现实社会的重要...
关键词:崩坏 维护 春秋礼学 动因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解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38-41,共4页张厚知 
对于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的理解,一般认为所指的是《诗》的创作或文本的消亡;如果将"《诗》亡"放在"《诗》亡然后《春秋》作"的语境下,通过论述《诗》与《春秋》对当时现实政治文化功能的重大影响,可以见出"《诗》亡"的内涵正是...
关键词:《诗经》 《春秋》 现实功能 消亡 
《左传》卜筮的理性解读被引量:3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26-130,共5页张厚知 
《左传》记录有大量灵验如响的神秘卜筮,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成机制,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理性精神的渗入,人们往往对这些卜筮梦验采取为我所用的主观解释方法,甚至加以编造,使其更好地为自己的现实目的服务。
关键词:左传 卜筮 理性 解释 编造 现实目的 
神圣与世俗交织——《真诰》小说解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张厚知 
《真诰》是道教上清派重要经典,记载有不少学道求仙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想象丰富,而且具有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小说的要素,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体现出神圣与世俗相交织的特点。
关键词:《真诰》 求仙 神圣 世俗 手法 
论陶弘景的文学创作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78-82,共5页张厚知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的道士、学者和文学家,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他作为道教宗师的光环所遮掩。陶弘景早负文名,诗文辞赋,众体皆备;内容上表现出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感情上显得真挚深沉;总体上具有自然秀美、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陶弘景 文学创作 文体 内容 风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