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文

作品数:26被引量:21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外语教学言语交际跨文化言语交际语用失误语用能力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平顶山学院学报》《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在线问诊中医生建议的人际语用研究被引量:5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92-96,共5页刘慧珍 张巨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线问诊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问诊方式。文章以网络在线问诊医患会话中的医生建议为研究对象,运用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理论,探究此类建议的引发模式、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在表达过程中所体现的人际语用取向。
关键词:医生建议 表现形式 语用取向 
汉语口语中指示代词“那个”模糊用法的认知语用解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8期134-137,共4页胡倩 张巨文 
指示代词“那个”是汉语口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文章中的“那个”借助其语义模糊的语言形式表达交际双方共知的话语内涵。本研究将其置于认知语用学框架下,借助关联理论,尝试探究听话者获取说话者交际意图的解读机理,认为明示信息...
关键词:“那个” 关联理论 认知效果 
“土味情话”的模因传播机制及情感建构研究被引量: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100-105,共6页袁园 张巨文 
“土味情话”是时下流行的调侃表白情话的一种统称。为了解该语言现象成为流行性话语的机制,依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言模因论,通过“土味情话”的具体实例,分析其外在的语言文字特点、独特的模因复制、传播机制及...
关键词:土味情话 模因论 传播机制 情感建构 
基于顺应论与同一论的中国形象话语建构被引量:1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68-73,共6页吴杰文 张巨文 
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体系,实现中国形象的"自塑"提供了历史机遇。结合习近平"一带一路"演讲相关语料,尝试将语用顺应论和戏剧修辞"同一"论相结合,提出中国形象建构的"顺应—同一"模式。认为话语产出需正确...
关键词:中国形象 “顺应-同一”模式 话语建构 
调解话语中的语用距离操控研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38-44,共7页张巨文 吴杰文 
言语交际的语用距离存在主体性或策略性一面,即在特定语境中,语用距离可作为一种话语操控的语用资源,以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从调解人角度探析语用距离操控(拉近或拉远)所呈现的语用属性,可以发现,调解语境下,调解人操控语用距离的话语...
关键词:语用距离操控 调解话语 语言取向 人际语用 
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隐喻解读--以G7峰会报道为例被引量: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90-94,共5页张巨文 蒋永久 
作为特定语境下特定的语言选择,隐喻在新闻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见于各种新闻报道之中。本文以G7峰会相关的新闻报道为文本,通过将隐喻这一特有的语言使用形式置于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从关联理论视域对其解读机理做出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隐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认知效果 
合成理论视角下的意义建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17-120,共4页张巨文 
意义建构是语言使用的本质所在。虽然有关意义的研究在语言学诸多领域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意义这一问题长期以来颇具争议。从合成理论的视角来看,意义建构系人类心智作用与客观世界而生成的概念表征,这一概念表征承载了特定的意义。
关键词:意义建构 概念 空间 合成 
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1期106-110,共5页王育玲 张巨文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言语交际中普遍而复杂的一种现象,是发话人选择顺应语境相关要素的一个过程,是交际行为人对语言形式和策略进行不断地协商性选择以顺应语境相关成分的一个过程。这一顺应过程具有动态性、意向性和双向性的特点。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选择 顺应 语境相关成分 
意义建构的意向性解释被引量: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96-100,共5页张巨文 
意向性是人类心智对客观世界的"指向"或"关于",为人类(包括其他部分高级动物)所有,具有心理表征和社会交际两重属性。人类交际行为的实质是交际双方互相传达思想、交流情感,或施为行事,交际的核心是意义的建构。意向性,从根本上讲,是心...
关键词:意向性 心理和社会共体 意义建构 
合成理论视角下的意义建构被引量:3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50-153,共4页张巨文 
意义建构是语言使用的本质所在。虽然有关意义的研究在语言学诸多领域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意义这一问题长期以来颇具争议。从合成理论的视角来看,意义建构系人类心智作用与客观世界而生成的概念表征,这一概念表征承载了特定的意义。
关键词:意义建构 概念 空间 合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