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冬

作品数:7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巢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汤显祖莎士比亚诺贝尔文学奖《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大众文艺(学术版)》《中国科技信息》《滁州学院学报》《牡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权力论视阈下的诺贝尔文学奖
《牡丹》2019年第4Z期114-115,共2页张晓冬 方灵芝 
褔柯、葛兰西等人提出的权力理论认为,文学与权力是捆绑在一起的。文学经典、文学阅读、文学机构等与文化权力之间有着深层的联系。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世界性文学大奖,对界定文学经典,引导大众阅读有着至高的话语权与权威性。本文拟运用...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作品 文学大师 瑞典学院 权力论 
世界文学理想的百年建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话语分析
《巢湖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129-132,共4页张晓冬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世界文学领域的第一大奖,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与话语权。本文以话语建构论为指导,运用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1901—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进行文本分析,从而揭示诺贝尔遗嘱中的颁奖原则"具有理想倾...
关键词:话语建构 理想倾向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课堂教学中的语境构建被引量:1
《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第9期257-258,共2页吴兵 张晓冬 
课堂教学语境是一种特殊的情景语境,它对教学效果有促进和抑制作用。课堂教学是以构建良好的课堂语境为前提。课堂语境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协商的过程,涉及的要素包括话语的范围、话语的基调和话语的方式,构建的方法多样。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境 构建 过程 方法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主题对比被引量:2
《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64-66,共3页张晓冬 徐朝友 
巢湖学院院级一般项目(项目编号:XWY-200909)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作为16-17世纪东西方戏剧的杰出代表,在主题选择上不谋而合,都突出表现了爱情至上、嫉妒、贪婪及追求和谐的主题。但相同的主题由于两位剧作家的主观命意及其作品的客观意蕴之间的距离,作品题材本身的流变给主题带来的...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 汤显祖戏剧 主题 对比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人物形象对比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年第6期68-69,共2页张晓冬 吴兵 
巢湖学院院级一般项目"莎士比亚戏剧与汤显祖戏剧对比"(编号XWY-200909)的研究成果之一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活泼美丽的妙龄少女,有英俊多情的少年,有刚愎专制的父亲,有唯唯诺诺的母亲,有坦荡君子,有阴险小人,有帝王将相,也有市井平民。他们形象各异,丰富生动。本文拟对他们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关键词:莎士比亚 汤显祖 人物形象 对比 
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隐居之谜
《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77-79,共3页张晓冬 
个人化过程的一个方面,是日益的孤独。与世界分离的状态,会令人产生恐惧感。为了避免孤独和恐惧,人必须逃离。逃避中唯一积极的方法就是自发地进行创造地工作,在创造中获得自由。审视狄金森寂寞的一生,不难发现她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心理...
关键词:艾米丽·狄金森 隐居 自由 逃避机制 自我实现 解读 美国 文学研究 
论苔丝悲剧的必然性及意义被引量:14
《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74-77,共4页张晓冬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 .哈代的不朽佳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 ,描述了一个纯洁、美丽、高尚、善良而勤劳的农村姑娘苔丝在不幸失贞之后 ,被冷酷的社会、腐朽的道德逼得走投无路 ,终于愤然杀死造成自己不幸的富人亚历克 .德伯维尔 ,而自己...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小说评论 悲剧 哈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