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珍

作品数:11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应用英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圣经》宗教观《黑暗的心》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甘肃社会科学》《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恋爱中的女人》中掌击的深层文化意蕴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43-45,共3页徐敬珍 
很多读者对为何《恋爱中的女人》中古德伦掌击杰拉尔德之后,后者却深深爱上前者感到疑惑不解。古德伦对杰拉尔德的反手一击既包含了她的大胆和傲慢,也包含了她对杰拉尔德的不满和娇嗔。对于杰拉尔德来说,这反手一击与其说是奇耻大辱不...
关键词:诱惑 抗议 基督教义 文化意蕴 
《恋爱中的女人》之原型分析:命运三女神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28-30,共3页徐敬珍 
《恋爱中的女人》虽然吸引了无数评论家的关注,但鲜有人士从神话原型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佳作。劳伦斯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借用了希腊神话中命运三女神的典故,而且将其与北欧神话糅合在一起,以其作为神话原型,来唤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表达自...
关键词:母亲 妓女 古德伦 命运女神 
《恋爱中的女人》之原型分析:流放的该隐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年第10期78-80,共3页徐敬珍 
笔者发现《恋爱中的女人》就像《虹》一样,采用了《圣经》的叙事结构,即主人公杰拉尔德的经历遵循从创世纪到启示录这一过程。在下文中笔者以弗莱文艺理论为依据,解读劳伦斯如何用神话原型的创作技巧通过杰拉尔德这一人物表达自己的深...
关键词:杰拉尔德 该隐 不可拯救的人类 
《马贩子的女儿》之原型分析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年第5期120-121,共2页徐敬珍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故事情节简单,但是结构严谨,叙事生动,可谓引人入胜。仔细研读之后发现,劳伦斯在这篇小说中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他在叙事中使用了两个重要的原型:即,北欧神话之命运三女神;《圣经》故事之夏娃的诞生与堕...
关键词:劳伦斯 《马贩子的女儿》 原型 命运三女神 夏娃的诞生与堕落 
解读《虹》中黑暗与光明的撞击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年第6期122-125,共4页徐敬珍 
小说《虹》中除了人们所熟悉的虹、马、月亮等意象之外,还有两个更加重要的意象:黑暗(dark/darkness)和光明(light),它们贯穿于整部小说的文本之中。劳伦斯在使用这两个意象的过程中,既有对文学传统的承袭,又有他自己独到的创新。因此...
关键词:黑暗 光明 撞击 创新 
论劳伦斯在《虹》中对《圣经》的承袭与颠覆被引量:3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年第2期117-120,共4页徐敬珍 
本文作者研究发现,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虹》中,对《圣经》不仅采用了承袭而且采用了颠覆的手法,因而成功地阐释了自己对爱情、婚姻、政治尤其是宗教的独特观点,正是这种承袭和颠覆手法的并用使《虹》成为具有反传统思想和创新意义的劳...
关键词:承袭 颠覆 《圣经》 劳伦斯版的圣经 
《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的原型分析被引量:6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年第7期74-77,共4页徐敬珍 
本文作者用卡尔·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解析了《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梅瑞拉姆、保罗和克拉拉的原型,并揭示了劳伦斯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占有欲强烈并争强好胜的女性的反感和男性在男女交往中应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同时也揭露了劳伦斯对自...
关键词: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原型分析 《圣经》 宗教观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被引量: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05-111,共7页徐敬珍 
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象征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使这部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在劳伦斯所使用的众多的意象中,花是最具有代表性、最有助于揭示主题的意象,也是劳伦斯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媒介。...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劳伦斯 长篇小说 象征意义 “花” 英国 文学研究 
花语传情——从《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看劳伦斯的浪漫主义气质被引量: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105-108,共4页徐敬珍 
劳伦斯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作家 ,本文作者认为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中饱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本文通过对他的半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男主人公保罗浪漫主义色彩的分析 ,得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十足浪漫主义气质的现实主义作家。
关键词: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浪漫主义色彩 义气 现实主义 作家 自传体小说 写作手法 作者 气息 
难以抵挡的黑色诱惑——解读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被引量: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98-104,共7页徐敬珍 
英国著名小说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近年来受到了一些后殖民批评家的攻击 ,例如 :后殖民批评家阿切比(Achebe)认为康拉德在文本中表现出了种族主义 ,女权主义批评家斯图拉斯 (Straus)认为康拉德有性别歧视。本文作者认为这些反对之声...
关键词:康拉德 《黑暗的心》 种族主义 斯图拉斯 性别歧视 女权主义 殖民主义 人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