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进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索尔仁尼琴小说人性出国本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科教文汇》《时代文学(下半月)》《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高校出国交换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变化与提升
《科教文汇》2019年第20期176-177,184,共3页赵子恒 李传进 
内蒙古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高校出国交换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发展追踪》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10126009
本文根据语用学理论,从语音面貌、语法规则、文字形式三个层面,考查了出国交换生在交换期间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发展和变化,探究了交换对交换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影响,以及汉俄跨文化语用学的相关规律。
关键词:俄语 交换生 跨文化 语用能力 语言表层 
索尔仁尼琴小说中的人性之尊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291-292,共2页李传进 
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真实地再现了前苏联劳改营中的生活,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曾被舆论批评界褒贬不一,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实际上,索尔仁尼琴在小说中阐述的是人类在社会中应遵循的基本生存规则和...
关键词:劳改营 生存规则 尊严 人性 
文学视角下俄罗斯农民的伦理道德探析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6期109-110,共2页李传进 
文学担负着伟大的社会使命,历来关注历史、政治、精神道德及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广大民众心理动荡不安,在"人心不古,世风愈下"的情况下,更多的文学开始关注基督教传统,关注基督教信徒,而且把俄罗斯农村作为背景,把农民信...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 描写对象 人类生存状态 文学研究者 精神道德 极地研究 民众心理 古斯拉夫语 文学视角 雷巴科夫 
索尔仁尼琴的东正教情结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279-280,283,共3页李传进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东正教情结表现在其早期作品中。索尔仁尼琴认为,在宗法制农村的现实世界中,隐含着东正教圣像画艺术表现的宗教意义上的三重世界,并将现实生活、真实的农民与东正教中的三个世界、宗教中的圣徒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 东正教 圣像画 三重世界 
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中的荣誉与道德问题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5年第12期46-49,共4页李传进 
荣誉与道德问题一直是俄罗斯文学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荣誉在道德层面中占重要地位。一个民族可以忍受任何痛苦与灾难,但不能容忍荣誉遭受侮辱。失去荣誉意味着道德上的堕落,随之而来的只有严厉的惩罚。人的荣誉观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它在...
关键词:荣誉 道德 培养 
索尔仁尼琴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以《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为例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5年第9期40-42,共3页李传进 
索尔仁尼琴塑造了质朴精明的俄罗斯农民形象,描写了农民在劳改营这个特殊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本性。他们精明能干、吃苦耐劳、爱惜粮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但又逆来顺受、容易满足。农民是一个矛盾的社会阶层,他们身上体现了乐观向上的...
关键词:农民 劳改营 本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