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作品数:15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飞秒脉冲基于神经网络小波变换神经网络脆弱水印更多>>
发文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激光与红外》《煤炭科学技术》《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网格变形技术的后背门外CAS有限元刚度计算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73-77,共5页马爽 刘明卓 李旭 
本文基于网格变形技术分析了M01车型后背门外CAS(初步造型面)有限元刚度变化情况。应用MeshWorks软件将已有旧车型后背门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变形,准确获得后背门外CAS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变形前后后背门弯曲刚度和侧向刚度,分析刚度变...
关键词:汽车 网格变形 后背门 MeshWorks 刚度 
透明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方法及系统研究被引量:20
《煤炭科学技术》2022年第2期252-262,共11页张科学 徐兰欣 李旭 毛明仓 符大利 张玉良 亢磊 王晓玲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195082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3142019009);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GDUEK1822)。
为更好地实现工作面开采过程的智能分析与决策,构建了透明工作面模型,通过应用大数据融合技术、模型数字化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了一套可“预测、预判、预控”的透明工作面智能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搭建了硬件环...
关键词:煤矿智能化 透明工作面 智能开采 智能化工作面 大数据 分析决策系统 
Cr-N化合物析出相形成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2
《上海金属》2021年第2期114-118,共5页杜畅 曹凤婷 李旭 
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200110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142019055);“河北省矿山设备安全监测重点实验室”资助。
CrN和Cr_(2)N是不锈钢氮化层中典型析出相,其析出倾向和长大方式决定了两者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而影响氮化层的性能。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不锈钢氮化层中CrN和Cr_(2)N析出相的形成能,建立了CrN/α-Fe和Cr_(2)N/α-Fe两种界面模型并...
关键词:CRN Cr_(2)N 形成能 界面 第一性原理 
基于正负相位和奇异点偶识别规则的煤矸识别技术对比研究被引量:1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李旭 顾涛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7213567)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煤和矸石撞击刮板运输机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适当处理,可以完成煤矸实时识别,即时做出对液压支架的控制。文章对所采集到的放煤阶段产生的5组振动信号,分别采用时域一阶差分分析和小波域内模系数极大法分析。在时...
关键词:煤矸振动信号 小波变换 一阶前向差分 奇异点偶 正负相位 识别规则 
基于差分-小波变换模系数极大法的煤矸振动信号研究被引量:3
《煤矿开采》2011年第5期11-14,共4页李旭 顾涛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07213567)
针对采集到的综采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的放煤振动信号,先在时域内做一阶前向差分运算,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再用小波变换对差分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模系数极大法构造煤矸振动信号识别规则。将算法移植于煤矸识别传感器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
关键词:煤矸识别 一阶前向差分 小波变换 模系数极大法 
煤矸振动信号小波奇异性-Fisher判别规则研究被引量:3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年第5期1800-1803,共4页李旭 顾涛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基金项目(07213567)
针对综采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的放煤阶段,煤和矸石下落撞击刮板运输机产生的振动信号差异,采用小波变换研究振动信号的奇异性特征。根据信号奇异性特征,提出Fisher判别规则,用于识别放煤过程中煤或是矸石下落。将算法移植于硬件设备中,实...
关键词:煤矸识别 振动信号 小波变换 模系数极大法 奇异性检测 FISHER判别 
测量飞秒光参量产生器输出光脉冲脉宽的自相关仪的设计被引量: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4期339-345,共7页李旭 朱振和 
设计出一台只用一块非线性晶体就能够测量宽波长范围的飞秒激光脉冲脉宽的单次脉冲自相关仪,适用于测量由光参量产生获得的可调谐飞秒激光脉冲的脉宽.
关键词:光参量产生 飞秒脉冲 非共线二次谐波产生 单次脉冲自相关仪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类水印嵌入技术被引量:3
《计算机工程》2005年第15期144-145,153,共3页李旭 顾涛 
华北科技学院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3A-7)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两类水印嵌入算法。两类水印提取均不需要原始图像。采用信息放大技术,加强了水印的嵌入强度。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对剪切、旋转、JPEG压缩、噪声污染具有很强鲁棒性。
关键词:神经网络 稳健水印 脆弱水印 
非共线相位匹配飞秒脉冲光参量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4期297-304,共8页李旭 朱振和 
对非共线相位匹配飞秒脉冲光参量产生过程作了理论研究,计算了非共线相位匹配结构的光参量产生过程中非共线角与相位匹配角的关系,参量带宽和群速度失配参数随非共线角变化的情况.说明采用非共线相位匹配结构可以补偿泵浦光、信号光和...
关键词:光参量产生 非共线相位匹配 飞秒脉冲 参量带宽 群速度失配 转换效率 
变换极限脉冲泵浦的飞秒脉冲光参量产生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197-205,共9页朱振和 李旭 顾涛 孙雨南 
建立了一个超短脉冲(USP)光参量产生(OPG)过程的理论模型,综合考虑了泵浦光的消耗、介质损耗、相位失配、泵浦光、信号光和闲频光之间的群速度失配(GVM)和脉冲内的群速度色散(IGVD)等因素,导出耦合波方程组,对耦合波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
关键词:光参量产生 飞秒脉冲 群速度失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