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臻

作品数:24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警察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犯罪现场痕迹物证公安院校公安工作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楚天法治》《产业与科技论坛》《政法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审判为中心'视域下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楚天法治》2017年第1期176-178,共3页李福臻 
吉林省公安厅科研项目《吉林省公安机关办案民警出庭作证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KY15—2014).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公安机关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法庭审判,侦查人员可能就其实施讯问、搜查、扣押等侦查行为的过程进行陈述或接受询问.本文阐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诉讼...
关键词:以审判为中心 出庭作证 应对策略 
高校教学督导功能的主要体现及强化思路探索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21期192-193,共2页张翼飞 李福臻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督导功能拓展及方法"(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6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学督导作为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改革的顺利推进,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意义重大。基于此,高等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应该纳入到学校教育运行体制中,充分发挥督导组的作用。本文主...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督导 功能强化 
论公众知情权与侦查工作透明化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5期47-50,共4页苑军辉 李福臻 
在法律事务中的公众知情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最基本权利。公民知情权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政治特征和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由于侦查工作的特殊性,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在我国的侦查工作实践中,应该平衡二者间的关系,侦查要适度公开...
关键词:公众知情权 侦查工作 透明度 平衡 
关于公安“大情报”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政法学刊》2012年第4期105-108,共4页刘东辉 李福臻 
公安"大情报"体系,是实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模式的重要载体。由于我国公安"大情报"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机构设置、信息采集、情报共享、分析研判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应从思想意识、机构设置、平台建设、工作机制等方...
关键词:公安工作 “大情报”体系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 
公安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疏议被引量:2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32-34,共3页李福臻 
情报信息工作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居于先导地位。派出所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基层单位,是收集获取各种情报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来源。派出所只有把握好收集的内容、方法、要求,才能真正做好情报信息工作。
关键词:公安派出所 情报信息工作 情报信息收集 
论导致犯罪现场形态变化的因素被引量:2
《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第2期53-55,共3页李福臻 谭隽华 
犯罪现场在形成的过程中乃至形成以后,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等方面的因素,会使现场及其犯罪痕迹物证的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给犯罪现场勘查工作及对犯罪痕迹物证的认识和案情的分析带来种种困难,甚至是偏差。正确认识导致犯罪现场形态...
关键词:犯罪现场 痕迹物证 形态变化 因素 
略论导致犯罪现场及其痕迹物证形态变化的因素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严蕴明 李福臻 
犯罪现场在形成的过程中直至形成以后,由于人为或自然等方面的因素,使现场及其犯罪痕迹物证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给犯罪现场勘查工作进而对犯罪痕迹物证的认识和案情的分析带来种种困难,甚至产生偏差。在已经发生形态变化的犯罪...
关键词:犯罪现场 痕迹物证 形态变化 因素 
网络犯罪发展的新态势及防范对策
《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第4期43-45,共3页刘东辉 李福臻 
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关注网络犯罪发展的新态势,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控,保障互联网的安全。
关键词:网络犯罪 新态势 防范对策 
对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的社会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57-59,共3页李福臻 张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由于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自我保护教育与培训,缺乏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导致未成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层出不穷,为此,对未成年人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未成年人 安全意识 自护教育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的传统与现代化被引量:2
《政法学刊》2004年第6期31-34,共4页李福臻 
由于证人与被证明人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如夫妻关系、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等等,要求其作证不仅损害天伦或职业道德,而且其证言可靠性也大打折扣。对此,中国古代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亲亲相容隐"为核心的亲属之间的举...
关键词:证人 拒绝作证 证言 公民人权 举证制度 证据法 证据制度 伦理道德 传统 相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