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

作品数:57被引量:39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棉花植株再生陆地棉棉花组织培养胚胎发生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南农业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杂志》《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棉花“双重子房”棉铃形态学与形成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棉花学报》2011年第2期113-120,共8页陈弟 张西岭 刘平 汪若海 李秀兰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SJB1016)
以陆地棉中棉所16为研究材料,采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方法及栽培技术对海南冬季棉花多年出现的"双重子房"棉铃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子房棉铃花蕾的形态由共同的苞叶、花萼、花冠、雄蕊、柱头、花柱及生长在大子房中的小子房所组...
关键词:双重子房 棉铃 形态 结构 形成因素 
海南冬繁棉田缺硼严重
《中国棉花》2005年第10期40-41,共2页汪若海 李秀兰 
关键词:海南 棉花 缺硼症状 营养需要 防治技术 
转GDH基因棉花观察初报被引量:5
《华北农学报》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汪若海 李秀兰 田波 黄国存 许荣华 庞良夏 
一类真菌的谷氨酸脱氢酶(GDH)对铵(NH4+)的亲合力高,转GDH基因植物有着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能。从对转GDH基因棉花第1代观察研究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出,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纤维品质提高也有某些良好效应。
关键词:转GDH基因 棉花 生育表现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中国杂交棉的发展概况及深化研究被引量:13
《河南农业科学》2001年第8期13-15,共3页汪若海 李秀兰 
关键词:杂交棉 杂交育种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BT基因 超鸡脚叶性状 
外源基因及异常种质增强棉花杂种优势被引量:1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年第4期46-48,共3页汪若海 李秀兰 
20世纪 90年代我国杂交棉飞跃发展 ,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自 1990年的 1.4 7万 hm2 (占 0 .3% )到 1999年增长至37.83万 hm2 (占 10 .3%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外源基因及异常种质的亲本所配制的杂交种表现出超常的杂种优势 ,在生产...
关键词:棉花 外源基因 异常种质 杂种优势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应用现状及建议被引量:31
《生物技术通报》2000年第5期1-6,共6页汪若海 李秀兰 
对 1999年底前经过安全性评价或经过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2 3个以及未经评价或审定的品种 31个进行了调研。转基因抗虫棉发展迅速 ,1999年种植面积近 90 0万亩 ,在生产上总体表现良好 ,棉铃虫抗性强 ,减少化学农药治虫 ,受到了广大...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 生产表现 存在问题 
杂交棉的新进展及其深化研究被引量:35
《中国农业科学》2000年第6期111-112,共2页汪若海 李秀兰 
关键词:杂交棉 杂种优势 杂交制种 研究进展 
双价基因抗虫棉及其抗虫性研究被引量:49
《中国农业科学》2000年第1期46-52,共7页李付广 崔金杰 刘传亮 武芝霞 李凤莲 周勇 李秀兰 郭三堆 崔洪志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合成的GFMCryIA和修饰的Cp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系)中。经生物鉴定,获得了抗虫植株。PCR分析表明,Bt和CpT基因均呈阳性反应。通过对转基因材料抗虫性研究,发现R1代植株中,不同转化体对棉铃虫的抗性存在着...
关键词:双价抗虫基因 陆地棉 遗传转化 棉铃虫 抗虫性 
基因型对陆地棉花药离体培养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棉花学报》1999年第2期92-99,共8页张宝红 李凤莲 李秀兰 李付广 刘方 姚长兵 刘传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对27种棉花基因型的花药在离体培养中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有的基因型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均能高频率地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诱导量不同;再生植株的花药比原始亲本的花药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品种间...
关键词:陆地棉 花药培养 基因型 植株再生 基因效应 
影响陆地棉遗传转化的外部因子研究被引量:4
《西北植物学报》1999年第3期387-392,共6页李付广 周勇 刘传亮 李凤莲 李秀兰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
以我国培育的陆地棉栽培品种为主,研究了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过程中外植体材料、菌液浓度、感染时间、抗菌素等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过程。
关键词:陆地棉 遗传转化 外部因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