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皓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楚辞学苏雪林楚辞古代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评介》《福建茶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闻爱好者》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苏雪林楚辞学“九天”研究及其文化意义被引量: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22-26,共5页李金善 郝皓 
苏雪林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自然哲学、神话学角度解释了《楚辞》中"九天"的概念、来源和延伸。根据其楚辞学"域外文化说"的基本论点,苏雪林认为《楚辞》"九天"的概念源自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论,在屈原时代传入中国,后衍变成中国神话中的九...
关键词:“九天” 九重天神系 比较研究 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茶性内涵的转变——从楚辞说起被引量:4
《福建茶叶》2018年第10期443-444,共2页郝皓 
"茶文化"可以说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若对其产生发展的源头进行追溯,最早可以到上古神农时期。由于茶是我国古代文人精神的纽带,故而茶文化本身就是文化范畴中的一种,而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又是专门对我国的各...
关键词:茶性 内涵 古代文学作品 楚辞 转变 
从中外文化比较看屈赋——评《天问正简》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18年第8期103-103,共1页郝皓 
屈原是中国传统文学诗篇中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诗篇给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苏雪林的《天问正简》(1981年文津出版社出版)是将屈原的《天问》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外文化的综合性背景...
关键词:《天问》 文化比较 屈赋 中国传统文学 古典文学作品 学科理论体系 中国文学 《九章》 
论电影对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电影评介》2018年第12期54-56,共3页郝皓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样,是诗歌领域的开创者和佼佼者,由于它对诗歌的段落与布局进行了重新的创造,所以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楚辞别名"楚词",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出来...
关键词:民族文化精神 诗歌总集 传承 传统 电影 中国文学史 诗歌发展史 浪漫主义 
论“隐含作者”与作者的主体间性
《学理论》2011年第30期105-106,共2页郝皓 
韦恩·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重要概念"隐含作者",在叙事学研究中被广为阐释,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却包含了作者、读者等各种主体关系;但关于其具体含义和所指在理论界也存在不少争论和混乱,如否认"隐含作者"的主体性或把它等同于...
关键词:“隐含作者” 作者 主体间性 交流 
多重视角下的县城——读海男的《县城》
《青春岁月》2011年第20期16-16,共1页郝皓 
作为新女性写作的重要代表,海男在创作中既充分显现出女性主义写作特点,又极具鲜明的个性特征。与以往的小说相比,长篇小说《县城》多了些丰厚的生活底蕴和积极的精神追求,具有更多的可读性。本文通过分析《县城》这部小说的写作特点和...
关键词:海男 县城 第一人称 女性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