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俊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最蓝的眼睛》词性转换长难句寻求自我《秀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大众文艺(学术版)》《现代企业教育》《中华传奇(中旬)》《中国瓜菜》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基于《农业英语词汇速记手册》分析农业英语词汇的特点及翻译
《中国瓜菜》2022年第5期126-127,共2页郭晓俊 
当前,随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研成果和相关论文产出显著增加,派生出大量专业性的农业科技词汇。由于农业词汇的专业性和科技性较强,农业英语翻译的难度较高,既涉及许多专业词汇和长难句,也需要进行词性转换、词意引申等。为切...
关键词:科技词汇 词性转换 长难句 英语翻译 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科研成果 翻译水平 专业词汇 
浅析美学视阈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
《中华传奇(中旬)》2021年第29期0192-0193,共2页郭晓俊 
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属于一种审美艺术创造,其语言特征赋予了作品多层次、多渗透的结构,意象之美和丰富的情感之美。美学视阈下的翻译不单单局限于普通的文学欣赏层面,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应当使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能传达和重现...
关键词:美学价值 英语文学翻译 翻译策略 
探析冯内古特作品中的生态意识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年第21期18-19,共2页郭晓俊 
2014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项目编号:2014BWX011)
被评论界看作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的库尔特·冯内古特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推出了不少作品,他的作品题材涉及宗教、死亡、战争、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他的作品,可以看出冯内古特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
关键词:冯内古特 生态意识 生态批评 后现代 
《最蓝的眼睛》中自然意象的解读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年第9期32-33,共2页郭晓俊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在叙事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使用大量的自然意象。本文以《最蓝的眼睛》中的"秋冬春夏""暴风雨""金盏花"等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意象为焦点,透析了莫里森是如何解构白人的价值观,重构黑人女性意...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自然意象 黑人女性意识 
从迷失到反抗——对比分析《最蓝的眼睛》和《秀拉》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第20期167-168,共2页郭晓俊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是着力描写在白人强势文化下,黑人自身文化价值的扭曲和瓦解。她早期的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和《秀拉》分别展现了女主人公佩克拉和秀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本篇论文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
关键词:黑人女性 迷失 寻求自我 反抗 生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