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碧

作品数:8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意象比较意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东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调查研究被引量:6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41-49,共9页唐樱艳 陈如碧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东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状与问题调研研究”(201813844008)。
人以文传,文以人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与承的合体,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传承人的生存和保护情况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以东莞市非遗传承人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发挥田野调查的作用,对东莞市非物质文...
关键词:东莞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生活现状 保护 
古直诗歌创作中的陶诗倾向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6-8,14,共4页陈如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国诗刊与后期同光体诗学研究"(编号14YJC751029)的阶段性成果
古直一生十分钟爱陶渊明及其诗歌,不但在学术研究上曾校勘陶集、考证生平、笺注陶诗,而且在诗歌创作上慕陶、效陶、咏陶、集陶,其学陶与汉魏六朝派和南社诗学同中有别。
关键词:古直 诗歌 陶渊明 汉魏六朝派 南社 
梁元帝诗赋存佚考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年第2期118-119,154,共3页陈如碧 
梁元帝萧绎一生著述颇丰,其诗歌存佚情况,一直众说纷纭,此亦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金楼子·著书篇》、《梁书·元帝纪》、《南史·梁本纪下》、《隋书·经籍志》、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唐欧阳询撰《艺文类聚》、...
关键词:梁元帝 诗赋 存佚 
论陆机的抒情小赋及其生命意识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年第3期52-54,共3页陈如碧 
魏晋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创作主体表现出纷繁涌动的生命意识。陆机的抒情小赋成为他生命意识的代言体,其生命意识在赋作中具体表现为:对生死问题的冷静思考;重情的情感特征;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探求。生命的有限,使陆机执著于对生命价值...
关键词:陆机 抒情小赋 生命意识 
论曹植的赠答诗被引量:1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吴美英 陈如碧 
赠答诗经过先秦两汉的发轫,至魏晋时期臻于成熟。曹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其赠答诗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代赠答诗和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曹植 赠答诗 艺术成就 影响 
《庄子》与屈骚意象比较被引量:2
《云梦学刊》2007年第4期45-48,共4页陈如碧 
《庄子》和屈骚都以繁多的意象著称,大量的意象形成意象群。总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一者不避恶俗,一者尊崇高贵;一者以天然为美,通过"道"连结在一起;一者以修饰为"美",通过情感联系在一起;一者以主观创造者居多,一者多是楚文化...
关键词:《庄子》 屈原 意象 比较 
对独立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第8期8-8,14,共2页陈如碧 
独立学院是高校办学的一种新模式,它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普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教学的创新极为重要。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应结合独立学院具体情况,把教学重点放在作品的讲解上,教学的内容以实用为本,...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 
“才子佳人”小说戏曲叙事模式的演变历程——以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至明(题红记)戏曲的嬗变个案为例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97-100,共4页鲁茜 陈如碧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06C2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成果之一
“才子佳人”属中国文学史的重大题材。从唐到明小说戏曲的嬗变主要有:男女主人公相貌、身份、行为的日益明显“才子佳人”遇合特征;正反面次要人物的逐渐增加及其“促成”、“拨乱”作用的加强;赞叹“奇情”创作观念的累积;由单线向“...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戏曲 “才子佳人”叙事模式 “红叶题诗”题材 演变历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