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弘

作品数:57被引量:8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成长小说女性成长女性主体性儿童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连大学学报》《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言做的一场梦”——刘亮程《本巴》的文本顽症与历史阐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12期34-49,共16页翟永明 高小弘 
“本巴”所象喻的“梦空间”,是多个镜像的连环嵌套与相互映射:小说既构建了“无时间性”的时间乌托邦,又强调了“无时间性”不过是说书人语言制造的梦幻;作家以游戏、梦境的轻盈撬动了现实与历史的沉重,却以现代性的视角多次反转“轻...
关键词:《本巴》 刘亮程 文本顽症 历史阐释 
用敏感缔造小说神奇的光亮——论文珍小说的创作美学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96-101,共6页翟永明 高小弘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辽宁红色美育’路径下《美学原理》智慧教学模式研究”。
作家文珍凭借着自己特有的创作敏感,在小说中充分还原了情感与人性在自我与社会角力中的胶着状态,为人性表演创设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故事空间。她敏锐地捕捉到了现代社会个体之间的生疏关系,深刻表达了个体在抵抗因为生疏而带来的虚无...
关键词:敏感 生疏 逃离 时代真实 创作美学 
个体生命的关注与表达——马晓丽中短篇小说论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2-16,共5页高小弘 李芷一 
马晓丽以优秀的军旅题材小说创作而知名,她的作品在精神内核上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那就是对个体生命执着的关注与表达。马晓丽从外部环境透视个体生存境遇,从内在心灵探寻个体精神困境,最终从个体的卑微中看到人性的闪光。对个体生命执...
关键词:马晓丽 中短篇小说 个体生命 
一支“独步舞”的四重奏——读于永铎的《跳舞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23-27,共5页高小弘 王亚琦 
作为大连本土的重要作家,于永铎在长篇小说《跳舞者》中融入了对于时代与人性的独立思考,同时发出了对诸多社会难题灵魂性的拷问。此外小说主体容纳着极其丰富的意蕴,包括切中时弊的社会关注,诗意细腻的叙述文笔,缤纷多彩的意象世界以...
关键词:跳舞者 社会关注 诗意 意象 文体 
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生存焦虑
《牡丹》2018年第3X期20-22,共3页张浩楠 高小弘 
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愈发成熟,功利主义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物质与精神的零和博弈中,物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精神和信仰逐渐被挤压出局。曾经被视为人类良知的知识分子,其独立的价值观也受到了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的摧残。知识分子在生活...
关键词:知识分子 新世纪长篇小说 生存焦虑 
河与岸之间的放逐与追寻——苏童小说《河岸》的阐释被引量:1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67-69,共3页高小弘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当代辽宁女性文学创作"(L11DZW014);大连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性别视角下二十世纪文学底层叙事中的民生情怀"(DUT14RW205)
在苏童的小说《河岸》中,河流与河岸是具有参照意味的对立空间,河岸是一个被政治彻底主宰的现实世界,而河流是一个被政治无情边缘和放逐的世界。因此,《河岸》是一个有关现实与历史、放逐与寻找的故事,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关键词:对立空间 放逐 追寻 成长 
迷惘曲折的逃离心旅——读艾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11期84-85,共2页高小弘 翟永明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当代辽宁女性文学创作"(批准号:L11DZW014);大连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性别视角下二十世纪文学底层叙事中的民生情怀"(批准号:DUT14RW205)的阶段性成果
《逃离》为我们展现出了女性逃离的多个声部,主旋律与变奏共同弹奏出深邃而动人的和鸣。在充满彻骨之痛的逃离过程中,女性不仅耗尽了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而且也真切地体验到了女性的宿命与绝望。
关键词:逃离 迷惘 宿命 
“类像”时代中女性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大连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60-63,共4页高小弘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1DZW014);大连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DUT14RW205)
在"类像"时代,当代女性的处境与传统女性相比有了更为复杂的变化,被主流意识形态和消费意识充分美化和篡改过的"理想女性",远离了女性的真实体验。许多女性作家的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和沉痛揭示了女性在真实生活中所体验到的身体压抑,...
关键词:“类像”时代 女性写作 身体压抑 日常生活 女性经验 
“显白”与“隐晦”之间的张力——论先锋之后苏童小说的隐喻叙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8期13-14,共2页高小弘 翟永明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L11DZW014);大连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批准号:DUT14RW205)的阶段性成果
苏童小说的表意策略一直保留着"古典叙事姿态",尤其是在他"先锋"后的小说创作中,通过设置文本隐喻,充分挖掘物象"显白"与"隐晦"的意义张力,呈现出深邃、开阔、空灵、大气的美学品格。
关键词:苏童 “显白” “隐晦” 
婚姻的位置——重读张辛欣的《我们这个年纪的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92-97,共6页高小弘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1DZW014);大连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DUT14RW205)
张辛欣的小说《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在婚恋观念与社会转型方面存在着可以被不断重读的张力。这部小说前瞻性地表现了空间对于婚姻观念的塑形与改变,由内到外的空间焦虑甚至上升到一种形而上层面的生存悲剧感。小说没有用爱情来衡量婚姻,...
关键词:婚姻 空间 白日梦 童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