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湘萍

作品数:32被引量:4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文学研究台湾文学华人文学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坛》《台湾研究集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百科知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白先勇时间”与中华文化复兴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年第2期265-279,共15页黎湘萍 
2021年9月末,我在北京某院线观看了纪录片《牡丹还魂》,我原以为纪录片进入中国大陆的院线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大陆的观众似乎对戏剧、电影或连续剧更有兴趣,但《牡丹还魂》的现场证明了这是我的偏见。不仅观影的观众多,而且大半是年...
关键词:院线 纪录片 白先勇 观看 连续剧 牡丹 中华文化复兴 
研究与对话——读陈美霞《审美的困难》
《学术评论》2019年第2期7-11,共5页黎湘萍 
戊戌年春,任职于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陈美霞博士寄来她的书稿《审美的困难》。这本书收入了美霞近十年来所撰写的文章,涉及台湾文学史叙事中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纠结,国际冷战结构与民族分裂条件下的文化政治和文学书写,族群文化...
关键词:审美 陈美 对话 台湾研究 文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 文学史叙事 意识形态 
地方知识与文化传统——从郑用锡的经学到龙瑛宗的文学看竹堑学之“道”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年第1期16-24,共9页黎湘萍 
本文根据《北郭园文集》及《龙瑛宗全集》的资料,讨论清代台湾郑用锡的诗文与日本殖民时期龙瑛宗小说的一些相关问题,探讨"竹堑经学"与"竹堑文学"对于"竹堑学"的意义。从"竹堑学"的角度,也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的诗文与小说所具...
关键词:竹堑学 地方知识 文化传统 龙瑛宗 
阅读陈映真是对“人”及其世界的探索被引量:2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2期26-30,共5页黎湘萍 
陈映真先生在"沉默"了十年之后,于2016年11月22日因病往生。阅读、讨论陈映真在其写作中提出的文学、思想、社会、两岸、东亚、世界诸问题,是一个既旧又新的问题,因为这阅读、讨论既是从个人出发的,但又似乎从来都不是仅仅关于个人的问...
关键词:陈映真 《人间》 人与世界 
刮骨疗伤的“文化诗学”——关于“刘登翰学案”的刍见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71-78,共8页黎湘萍 
刘登翰先生是与人民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一代学者之一。他独特的人生与社会经验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孕育、六、七十年代的历练与八十年代的浴火重生之后,化为一股新的力量,直接参与并影响了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当代学术与精神生活,他推动了...
关键词:刘登翰学案 台港澳文学研究 闽派文化研究 
文体与思想——论旅美台湾作家郭松棻的离散写作被引量:1
《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3期33-36,共4页黎湘萍 
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战后文坛中崛起的台湾作家之中,真正形成的自己的文体风格的,除了白先勇、陈映真、王文兴、七等生之外,就是郭松棻(1938—2005)。郭松棻有文字上的洁癖,一篇作品,而有两种版本,在郭氏的写作中似乎很常见。以小说...
关键词:郭松棻 文体 思想 冷战时期 离散书写 
光影时代的人文关怀——李晨的《光影时代:当代台湾纪录片史论》
《南方文坛》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黎湘萍 
《光影时代:当代台湾纪录片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版)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关于台湾地区纪录片发展史的研究专著。作者李晨博士,是近年来沉潜于台湾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我是这本书的最早读者之一,从它的酝酿...
关键词:台湾地区 当代文学 纪录片 光影 人文关怀 史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研究专著 
两种现代性?——冷战初期两岸小说初论被引量:1
《华文文学》2014年第6期11-17,共7页黎湘萍 
两岸三地文学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究竟是"分道扬镳",还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选择的不同的现代性路线的开展?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迄今为止的文学史论述,几乎都侧重于前者,即在"分道扬镳"的分析模式下,以己之是非为是非,因而无法在...
关键词:现代性 冷战 两岸小说 
时间与叙述——观察“殖民地”文学的一种方法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0期114-121,共8页黎湘萍 
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叙述"?不是本文追问的问题,却是本文观察台湾日据时代、香港和澳门地区文学"殖民经验"的一种方法。叙述本身既是一个时间的过程(自我的时间),也是对过去时间(历史,或他者的时间)的呈现和意识。每一种叙述,都是不同...
关键词:海洋中国 殖民地文学 时间 叙述 
疗伤与救赎——黎湘萍教授谈台湾文学研究被引量:1
《学术评论》2013年第3期9-16,共8页黎湘萍 陈美霞 
一、终结冷战思维的台湾文学研究陈美霞:黎老师,您好!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在现有的学科体制里相对边缘,但是您对这个学科很有热忱。有人说您是"把台湾文学当作事业来经营",除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外,您还很重视学科建设与年轻人的培养,近...
关键词:台湾文学 学科体制 文学理论 八十年代 冷战思维 文学史料 海外华文文学 现代文学 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