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杰

作品数:19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考论艺术风格《聊斋志异》古代小说情爱故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评论》《出版广角》《北方论丛》《长江学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广东新语》的历史定位
《岭南文史》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何天杰 
学界对屈大均《广东新语》“广东的百科全书”的评价是不够准确的。中国古代典籍中与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概念最相接近的,是地方志。但《广东新语》有着中华视野,与一般地方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相距甚远,且文字优美,笔底含情,以诗性思...
关键词:百科全书 中华视野 美文与诗情 背离泛政治化倾向 随笔本真 
中国学者近期犹太史研究的一项跨学科成果——评《犹太史研究新维度》
《出版广角》2017年第5期81-83,共3页何敏怡 何天杰 
张倩红教授等编著的《犹太史研究新维度》一书,吸纳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代犹太史研究受到西方史学深刻影响的学术境遇,体现了犹太学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为人们了解西方文明的早期成因、西方价值理念的源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
关键词:犹太史 跨学科研究 政治传统 历史观念 集体记忆 
中原入粤“第一路”新考被引量:1
《长江学术》2008年第3期160-165,共6页何天杰 
岭南归化大中华的时间,历来有"西周"、"东周"、"秦汉"三说,其中"秦汉说"最能令人信服。中原入粤"第一路",也有赣南、湘南、桂阳三种说法。因秦汉时期中原入粤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军事及政治行动,"灵渠"遂成为中原入粤之路的首选。汉唐以...
关键词:岭南 归化 灵渠 
论雷祖的诞生及其文化价值被引量:10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66-72,共7页何天杰 
雷祖陈文玉并非历史上的真人,唐宋有关陈文玉事迹的文献,都是明清以下伪造出来的。陈文玉是统治者为神道设教的政治需要、民间雷神崇拜习俗、通俗文学创作合力虚拟出来的人物。陈文玉虽是虚拟人物,但他在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否认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陈文玉 虚拟的历史人物 陈文玉传说的文化价值 
岭南三家与清初诗坛格局之新变
《学术研究》2007年第4期150-154,共5页何天杰 
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是清初岭南诗家三杰。屈大均为该派魁首,其雄奇诗风是岭南三家诗风的代表。此前岭南诗坛一直不被全国诗界重视,岭南三家的崛起,终于促成了岭南与中原、江浙诗坛鼎足而三的格局。清初诗坛的分野,有其政治和文化的...
关键词:岭南三家 雄奇诗风 清代诗坛 诗社 
汤显祖佚文一篇被引量: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150-152,共3页何天杰 
关键词:《汤显祖全集》 佚文 省博物馆 抚州市 墓志铭 徐朔方 
归有光非唐宋派考论被引量: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68-73,84,共7页何天杰 
习见的各类文学史及相关论著中均将归有光划入唐宋派,但历史上对这一问题曾有过不同说法。从归有光的交往、文学主张及创作风格等方面去考察,很难得出归有光是唐宋派的结论。钱谦益过分夸大归有光与七子派的矛盾,有意淡化归氏与唐宋派...
关键词:归有光 唐宋派 七子 钱谦益 
《聊斋志异》情爱故事与女权意识被引量:14
《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150-155,共6页何天杰 
《聊斋》情爱故事曾被批评为“男权话语和情爱乌托邦” ,本文不同意这一论断。《聊斋》情爱故事的性别基调是男性的雌化和女性的雄化。蒲松龄对女性生存状态充满了关注和焦虑 ,源自他个人的情爱生活 ,更源于他得时代风气之先。在《聊斋...
关键词:《聊斋志异》 情爱故事 女权意识 古代小说 艺术风格 
从归庄与朱用纯的关系看明清士风之转变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2期60-66,共7页何天杰 
从总体而言 ,明清两代的文风有着不同的基调 ,这是学界所公认的。不过 ,对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似乎还没有系统的专门研究。本文选取两位由明入清的文人为切入点 ,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归庄与朱柏庐同为明遗民 ,有着相类似的经历和政...
关键词:朱用纯 归庄 文学创作 清朝 明朝 文风 文学评论 
伦理道德的悖论——从《阅微草堂笔记》非道德化的一面说起被引量: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62-69,共8页何天杰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言小说的重要作品 ,学界对它的研究仍缺乏新意和深度 ,主要原因之一 ,是对纪昀的劝惩风教存在着误读。纪昀有倡导风化的一面 ,也有对传统伦理道德体系进行反思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 ,《阅微草堂笔记》在文学...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 神道设教 风教劝惩 非道德化 清代文言小说 伦理道德体系 悖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