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宏堂

作品数:18被引量:2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阴阳学说传统艺术理论钱穆阴阳观念陈寅恪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艺术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海学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安徽史学》《阴山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余英时对“宋学”的现代诠释
《安徽史学》2011年第5期68-78,共11页侯宏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学"成就及其现代意义的史学观照>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1YJC770014
在中国学术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统的历史演进中,余英时尤其推重"宋学",并对"宋学"作了广博而精微的研究。综合余英时的著述与论说,他对"宋学"的现代诠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与精神,即:援释入儒的文化贡献,"内圣外王连续"的儒学理想,"...
关键词:余英时 宋学 现代诠释 
从“朱陆之争”到“内在理路”——余英时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理念与方法管窥被引量:4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11,共11页侯宏堂 
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项目"余英时学术思想研究"(2009020)
"朱陆之争"是南宋以来儒学的中心问题,它也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明清学术思想发展之始终。正是由朱陆之争这条线索出发,余英时先生发现了近世儒家思想演进的内在秘密,那就是:纵向的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横向的知识与道德的紧张和平衡。同时,...
关键词:余英时 中国学术思想史 朱陆之争 内在理路 
钱穆对“宋学”的现代诠释被引量:4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48-67,共20页侯宏堂 
在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演进中,钱穆先生最为认同、推重"宋学",并在自己的众多著述与讲演中论涉了宋学问题,对宋代学术文化作了广博而精微的研究。探求和考察钱穆之所以推重、认同宋学的原因及其对宋学的现代诠释,不仅可以进一...
关键词:钱穆 宋学 现代诠释 
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读朱良志“中国艺术研究系列”
《艺术探索》2009年第2期134-139,145,共7页侯宏堂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十余年来在中国艺术研究方面殚精竭虑,陆续推出了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研究界影响深广的中国艺术研究系列著述。在这些著述中,朱良志深刻把握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精髓,以哲人之灵思和诗人之妙笔为我们铺展出独具民...
关键词:朱良志 中国艺术研究 生命美学 心灵境界 画学思想 
宗白华中国美学研究的三大贡献被引量:1
《阴山学刊》2008年第5期10-18,共9页侯宏堂 
兼为诗人和哲学家的美学家宗白华,终生在美学殿堂里散步,取得了卓越的美学成就。他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和中西艺术的深切体验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本根,以西方现代美学为参照,以哲人的睿智、深邃和诗人的敏感、灵视,精深微妙地把...
关键词:宗白华 生命美学观 艺术境界论 中国美学史研究 
余英时中国文化重建思想述略被引量:1
《学术探索》2008年第5期121-127,共7页侯宏堂 
余英时先生是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他对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之重建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有着深刻的思考。余英时认为,中国问题乃是一个"全面的社会重建"的问题,而"社会重建同时也还是文化问题"。考察余英时的中国...
关键词:社会重建 余英时 中国文化重建 价值系统 人文学术 社会重心 
陈寅恪对“宋学”的现代诠释被引量:2
《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6期84-94,共11页侯宏堂 
教育部文科课题"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世界"(01jazjd720013)阶段成果。
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华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并预言“将来所止之境”乃“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探求寅恪先生作出此一大判断、大预言之原因,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入寅恪先生的思想世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与重建之思考也具...
关键词:陈寅恪 “宋学” 现代诠释 
阴阳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意蕴
《国学研究》2004年第13期259-275,共17页侯宏堂 
深入研究和阐发阴阳学说,对推进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研治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阴阳学说源远流长,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殷周时期开始萌芽,春秋末年基本成熟,秦汉时期达到鼎盛,魏晋以後步入总结。阴阳学说的思想意蕴...
关键词:阴阳学说 发展历程 中国 哲学 萌芽期 儒家思想 
阴阳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思想意蕴被引量:1
《东方丛刊》2004年第3期85-101,共17页侯宏堂 
中国传统哲学独具特色的主要范畴如道、太极、气和五行等无一不与阴阳紧密相联,“阴阳”是“中国哲学中最为根本的形上学范畴”,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中最早出现也最为根本的学说”①。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阴阳观念已广泛地渗入中国...
关键词:阴阳学说 中国哲学 《易经》 道家文化 
阴阳观念形成和发展的三大文化背景被引量: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44-46,共3页侯宏堂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3jw073)。
农业文化、宗法文化和巫史文化是阴阳观念形成和发展的三大文化背景。中国先民在太阳神崇拜、生殖崇拜和巫术筮占活动等三种合力的推动下,于农业经济繁荣、宗法制度完备、巫史传统形成的殷周时期产生了阴阳观念。
关键词:阴阳观念 文化背景 农业文化 宗法文化 巫史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