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占华

作品数:7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弗洛伊德命运人类文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精神文明导刊》《河北学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被引量:2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6期47-51,共5页吕占华 刘秀萍 许立新 徐淑贞 李红真 
河北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在全国高校已经实施三年多。调查显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的说有了明显改进,效果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全面有力的改进措施,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到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 改进措施 
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被引量: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24-28,共5页王永辉 吕占华 闫东利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彼此对立的,相反,却具有内在统一性。科学精神能够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够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追求真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内在统一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被引量:3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05-109,共5页吕占华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学说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认为文艺创作是一种"个人的白日梦",创作的主题是"俄狄浦斯情结",文艺欣赏即"享受我们自己的白日梦"。这种文艺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根本对立,本质上是...
关键词: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 文艺观 
弗洛伊德的宗教起源论透视被引量:3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25-29,共5页吕占华 
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对宗教心理根源的考察 ,认为宗教是“俄狄浦斯情结”惧父心理的无意识转移的产物。原始时期父权制部落里的儿辈们的仇父、弑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懊悔心理” ,为宗教崇拜和道德禁忌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各种...
关键词:宗教起源 俄狄浦斯情结 图腾崇拜 
什么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与命运——弗洛伊德的社会文明观述评
《精神文明导刊》2001年第12期14-17,共4页吕占华 孙爱霞 
弗洛伊德在他的理论活动的后期,把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人类历史,试图揭示人类文明的基础和命运,因而形成了精神分析学的社会文明观。这一文明观提出以后,曾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
关键词:社会文明观 弗洛伊德 精神生活 精神文明 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与命运——弗洛伊德的社会文明观述评被引量:1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72-76,共5页吕占华 孙爱霞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本能:旨在创造生命联合体的生存本能和旨在分解生命联合体的死亡本能,人类文明是建立在人的基本本能的基础之上的,生存本能促成文明建设,死亡本能威胁文明进程。弗洛伊德的社会文明观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总...
关键词:人的本能 人类文明 历史唯心主义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评析被引量:1
《河北学刊》1998年第4期76-78,共3页吕占华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看法,即“无意识本能”论,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基石,而且也是他解释历史和文化现象的根本出发点。那么,在他看来什么是人性?人性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如何?怎样评价他的人性观?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弗洛伊德 人性观 无意识 性爱本能  自然属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