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宇

作品数:11被引量:7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蚌埠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基坑变形灰色神经网络三维模型城市三维建模GIS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北京测绘》《中国金属通报》《测绘通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及动态更新被引量:1
《城市勘测》2023年第6期183-186,共4页吴飞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利用,尤其是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往往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盲点。为了准确、直观地展示城市地下管网信息,为城市改造和规划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急需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以蚌埠市地下管线信...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 GIS 信息管理平台 动态更新 
灰色系统在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6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年第11期205-207,共3页吴飞宇 
基于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分辨出影响沉降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文中通过建立灰色GM(1,1)模型,采用Matlab数学软件编程,实现对实测沉降量的变形预测。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建筑物沉降预测中达到...
关键词:变形监测 GM(1 1)模型 预测 
倾斜摄影测量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20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年第7期211-213,共3页吴飞宇 
随着城市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3S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研究范围已经从传统的二维技术上升到三维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对三维模型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能够快速实现自动化建模工作。...
关键词:倾斜摄影 三维模型 城市规划 应用 
基于GIS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构建与探讨被引量:15
《城市勘测》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吴飞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多规合一"已成为国内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的热点,而"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支撑"多规合一"应用的重要信息化技术手段。基于实现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与互动,采用GIS分析技术,结合蚌埠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实际,...
关键词:地理信息 多规合一 GIS 信息平台 
GPS在矿山运矿工程控制网中的应用探析被引量:1
《中国金属通报》2018年第11期161-161,163,共2页吴飞宇 陈路生 
为提升矿山运矿工程的高平顺性和行车的安全性,可用Gps技术对矿山运矿工程CP0、CPⅠ、CPⅡ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并用TrimbleGeomaticsOffice后处理软件系统对Gps数据进行处理。基于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先分析了Gps测量技术的定位方法...
关键词:GPS 控制网 软件系统 数据处理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运用被引量:1
《中国金属通报》2018年第10期171-172,共2页陈路生 吴飞宇 
本文先对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现状进行简单介绍,之后又详细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及对该技术的强化措施进行了重点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 测绘工程测量 应用 
基于skyline的城市三维建模技术探讨
《城市勘测》2016年第2期61-63,共3页吴飞宇 
针对城市三维建模工作的复杂性,以蚌埠市新城区城市三维建模为例,对比传统的三维建模方法,探讨出一种快速构建三维建模的方法。在Skyline软件的基础上,结合Sketchup和Autodesk 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实现城市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并成功...
关键词:数字城市 SKYLINE 三维建模 可视化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基坑变形预测研究被引量:6
《测绘通报》2013年第S1期189-191,286,共4页吴飞宇 
结合灰色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各自的优缺点,建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充分发挥了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关键词:灰色模型 灰色神经网络 预测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基坑变形预测研究被引量:10
《城市勘测》2013年第2期154-157,共4页吴飞宇 
结合灰色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各自的优缺点,建立了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充分发挥了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
关键词:灰色模型 灰色神经网络 预测 
全站仪在施工定线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北京测绘》2010年第4期82-83,共2页吴飞宇 吴兆福 高飞 骆旭佳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全站仪已经普遍应用于施工测量中。文章主要探讨在不通视的直线段上、两端点坐标未知、放样点与一端点距离已知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全站仪确定该放样点的位置。
关键词:全站仪 定线 测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