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锋

作品数:27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新诗怀旧现代汉语诗歌语言潜能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江汉学术》《星星》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土怀旧、诗人手艺与语言符号的空心化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61-69,共9页周俊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原理与结构研究”(项目编号:22CZW054);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网络诗歌的技艺伦理与价值导向研究”(项目编号:WLWX-2021002)。
传统的乡土记忆不断被改写,当代文学充盈着文化自信走向世界,最后仅留剩本土经验不断消逝的背影。乡土联结作家所向往的生活意义的源头,技艺膨胀的同时记忆却正在消退,作家对乡土经验的书写不同层面地流露出一种心理的焦灼与失落,当代...
关键词:语言 怀旧 乡土经验 智性抒情 
现代新诗用典实践与文体建构
《中国文学批评》2023年第4期179-186,190,共9页周俊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原理与结构研究”(22CZW054)阶段性成果。
现代新诗的典故书写从知识与技艺的层面,对诗歌语言的言述能力与诗歌结构的自足性提出新的要求,在关涉和指称诗歌典故的原初语境和源头印迹的同时,还需切实致力于构建一种相互敞开而又彼此应和的诗学对话关系。新诗用典的诗学技艺通过...
关键词:新诗用典 诗歌结构 语言潜能 文体建构 
纸上的还乡——“80后”诗歌的知识与技艺
《文学评论》2023年第3期90-98,共9页周俊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原理与结构研究”(22CZW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知识与技艺融汇的同时存有裂隙,“80后”诗歌彰显繁复的诗艺变形与艺术张力,拓展了现代汉语既有的诗意表达与结构功能,而写作首先亟需回应的是书写自身面临的窘迫。当代诗歌着意与同时代人的知识经验展开对话,尝试构建一种区别于日常语...
关键词:“80后”诗歌 语言 还乡 技艺 
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对话结构与抒情传统
《华中学术》2023年第1期116-126,共11页周俊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原理与结构研究”【22CZW054】的阶段性成果
语言的历史嬗变在某种意义上浓缩着时代精神生活的内在隐秘,典故的典化生成与传播实践侧面勾勒出一条语言文化流动性的长廊;然而“语言的独立性”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难以获得其成长的土壤,这对我们以怎样的落脚点来观看或谈论...
关键词:新诗用典 对话结构 抒情传统 知音诗学 语言潜能 
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原型书写与诗性潜能——基于“凤凰”和“女神”的文学母题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2期158-171,共14页周俊锋 
典故的含义演变逐渐过渡至文学与文化意义的用典,用典因此特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文学、文化层面的用典普遍存在,相反容易导致研究者对典故书写问题形成某种认识上的遮蔽。典故的书写不单限于痕迹学意义上的历史...
关键词:文学母题 古代故事 含义演变 现代汉语诗歌 痕迹学 演进路径 用典 历史回溯 
重复与书写:论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功能结构
《文学评论》2022年第2期129-137,共9页周俊锋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汉语性与中国新诗的韵律节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WU21095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典故涉及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对文化记忆和源头印迹的迷恋,诗歌用典的讨论关乎传统文以及个体自身的体认。从典与用的角度来看,诗歌用典很可能是一种有着独特价值的审视角度,以此作为切入点或可松动当前诗歌研究某些固化的观念认知。文章...
关键词:诗歌用典 重复 书写 功能结构 汉语性 
汉语特性:80后诗歌声音书写及阐释路径的省视被引量: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18-124,共7页周俊锋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渝地区现代新诗的声音景观与抒情传统研究”(2021NDQN8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汉语性与中国新诗的韵律节奏问题研究”(SWU2109511)。
当代诗歌特别是80后诗歌写作中,诗人的手艺与诗意的变形极大地彰显当代诗学技艺的繁复,以及现代新诗诞生以来语言自身的焦虑与历史意识的孱弱。确证、否定或是某种悬置等80后诗歌写作的声音景观传递出同时代人在处理当代历史或文化经验...
关键词:80后诗歌 声音书写 语言潜能 汉语特性 
雪域的哀吟与自然的隐秘:列美平措诗歌读札
《阿来研究》2020年第1期48-54,共7页周俊锋 
守望和流离,无论是对脚下土地的坚守,还是为了精神追寻的远航,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同样一种挚诚与热爱。何其芳在《树荫下的默想》一文中感喟,"是什么在驱策着我?是什么使我在稍稍安定的生活里便感到十分忧悒"①,精神的羁旅与思想的摇荡给...
关键词:列美平措 少数民族诗歌 诗歌批评 何其芳 精神追寻 精神书写 宗教内涵 羁旅 
圆环的闭合以及两面性——读帕斯《来访》
《星星》2019年第10Z期44-47,共4页周俊锋 
来访【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穿过石块和干燥的城市之夜田野进入我的房间。它伸出青翠的双臂跳动着鸟儿的脉搏,树叶的脉搏。手里牵着一条河。田野的天空也进来了带着它刚刚切下的一篮珍宝。大海坐到我的身边把它最白的长尾满铺在地...
关键词:两面性 《来访》 
新诗编年史写作:一种“无关批评”的批评被引量:1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35-142,共8页周俊锋 刘馨逸 
刘福春研究员的《中国新诗编年史》的编写体例和历史意识,突显出注重材料和以事实说话的谨严学风。新诗编年史写作倡导公正客观的书写姿态和批评原则,发掘被遮蔽的文本和史事,还原历史现场。从新诗史文本的当代性与历史性出发分析《中...
关键词:刘福春 新诗编年史 历史意识 批评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