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江可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维特根斯坦疑难崇高参与式教学比较赏析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山海经(下旬)》《电影文学》《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参式式教学模式
《山海经(想象作文)(下)》2015年第5X期58-58,共1页孙江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参与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善课程教学现状。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关键词:原理概论 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现状 参与式教学 政治理论课 课堂教学 原理课 中共中央宣传部 实施方案 师生课堂互动 
知道者悖论的推理错误与重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20-24,共5页孙江可 陈争峰 
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一般项目"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逻辑基础的分析及对二语习得的影响"(72125345)
知道者悖论不是严格的逻辑悖论,而是一个逻辑谬误,推理存在漏洞。首先,推理的前提假设是错误的;其次,推理的时间秩序是反常的;第三,推理应用"由假得全"的逻辑规律,这样的推理是不足道的。通过理清推理的逻辑谬误,可以对这个悖论进行重构...
关键词:知道者悖论 逻辑悖论 逻辑谬误 意外考试疑难 知道 时间秩序 
“明示”与“默示”——康德与早期维特根斯坦的不同“划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70-173,共4页孙江可 
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一般项目"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逻辑基础的分析及对二语习得的关系"(72125345)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均以划界为首要任务。康德的划界是明示的、外在的,而维特根斯坦的划界是默示的、内在的。这种差异根源于二者不同的逻辑方法。康德的先验逻辑既关涉形式,又关涉内容,所以在界限之...
关键词:康德 维特根斯坦 划界 先验逻辑 逻辑型式 明示 默示 
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9期296-296,共1页孙江可 
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把该部书的意义概括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本文通过对先天综合命题何以可能的论述,从而突出人的主体性,实现哲学认识方式的哥白尼式变革进行了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哲学危机 先天综合命题 哥白尼式革命 
优美与崇高——《英雄》与《投名状》之比较赏析
《电影文学》2008年第12期40-40,共1页姚得峰 孙江可 王聪亚 
对于早已饥渴难耐的中国影坛来说,《英雄》和《投名状》如甘霖,似雨露,给观众带来了一场优美与崇高的视听盛宴。优美之美阴柔,它含蓄、细腻、圆润、宁逸、典雅、和谐;崇高之美壮美,它表现为阳刚之气,它豪放、直率、雄壮的特征,令人钦敬...
关键词:优美 崇高 比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