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

作品数:17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雕塑造像艺术审美创新思维景观环境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教资料》《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美术大观》《普洱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石钟寺区石窟功德主研究——以第1、2窟供养人造像为中心
《敦煌研究》2024年第6期51-59,共9页孙琳 王毓川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剑川石窟的空间特征、社会意义与保护利用研究(24YJAZH133)”。
供养人造像是舍资造窟的功德主及其亲属礼佛供养的图像。通过对剑川石窟石钟寺区第1、2窟供养人造像的图像配置与细节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重新澄清此两窟主像的人物身份,从而划定了石窟功德主的考察范围,并将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和社会情...
关键词:石钟寺区石窟 功德主 第1、2窟 供养人造像 
大理国“阿吒力修行图”考论——基于文本、图像的整体考察
《中国美术研究》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孙琳 
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唐宋时期八大明王图像传播体系研究”(23YSB015)阶段性成果。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道二教在长期的竞争中并存,促使阿吒力僧侣吸收道教思想观念和修习仪则,以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宗教需求,大理国“阿吒力修行图”的独特面貌由此而形成。其文本部分主要阐发佛教理解的宇宙世界和生命真谛,以及实现...
关键词:大理国 阿吒力修行图 文本 图像 
剑川石窟石钟寺区第六窟八大明王造像源流新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第6期165-169,共5页孙琳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唐宋时期八大明王图像传播体系研究》(23YSB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剑川石窟石钟寺区第六窟八大明王雕刻精美,榜题具足,是研究明王特别是八大明王造像艺术、文化内涵的珍贵资料。本文通过对相关典籍文本、出土和传世图像的综合考察,认为石钟寺区第六窟八大明王主要源于唐译《大妙金刚经》及唐代长安城...
关键词:石钟寺区第六窟 八大明王 造像源流 
人生后花园:艺术乡建视野中的墓园空间创新设计研究
《艺术生活》2023年第5期46-53,共8页华予 孙琳 
202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艺术介入路径下的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1914);2023淮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淮安乡村振兴的逻辑与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23SK65);202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旅融合下江苏传统村落景观符号演化与认同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2YSB016)
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正以崭新的姿态全面推进,近年来各地区积极探索乡建的路径与方法,期间艺术家群体提出了以艺术手段介入乡建的新思路,学界对此策略进行了实践。其中墓园空间的设计研究关系到乡村环境、民众情感、土地安全、区域...
关键词:艺术介入 乡村振兴 墓园空间 
雕塑的物性与观念表达:从材料视角出发的讨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518-521,540,共5页孙琳 
2022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旅融合下江苏传统村落景观符号演化与认同建构研究”(22YSB016);2022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数字媒体艺术与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探索”(202210323087Y)
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雕塑更多依赖材料及其背后的技术,对于材料的探索和应用贯穿了整个雕塑发展史,也决定了雕塑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观念表达。雕塑创作实践中,在纷繁复杂的材料“物性”中作出正确选择并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合...
关键词:雕塑 材料 物性 观念 
20世纪以来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研究述略
《普洱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92-94,共3页孙琳 
我国佛教造像遗存丰富,历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百余年来,新方法、新观点、新理念异彩纷呈。基于此,以梳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研究为中心,兼谈不同时段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20世纪 中国佛教 造像艺术 
明代墓葬石像生制度考察——以潘埙墓为例被引量:2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年第5期20-25,共6页孙琳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明代陵墓石刻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2016SJB760086)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描述潘埙墓石像生的遗存概貌和设置类型,结合史料分析,解释其营建过程。并将之放置于明代中叶以后的社会情境之中阐释其出现逾制现象的原因,以及潘埙墓石像生对于考察明代墓葬石像生制度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明代 石像生制度 潘埙墓 
论文人在传统雕塑创作中的缺失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593-596,共4页孙琳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明代陵墓石刻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2016SJB760086)
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文人向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创作主体,不论文学、戏剧,还是绘画、书法,文人都深深地影响其发展,多数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但中国古代雕塑创作领域,文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表现为集体缺席。这一特殊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古代 雕塑创作 文人缺席 
试论《写生珍禽图》于当代美术教育之启示
《艺术生活》2017年第6期25-27,共3页孙琳 
《写生珍禽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般被认为是五代宫廷画家黄筌为指导其子黄居宝学画所作。画面强调真实描绘,重视质感与体感,兼顾神似与形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笔花鸟画精品。虽然对于这件作品的研究已经多如牛毛,但笔者却想从...
关键词:《写生珍禽图》 美术教育 
佤山儿郎
《文艺研究》2017年第11期182-182,共1页孙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