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开

作品数:50被引量:7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禅宗敦煌写本弥勒信仰《六祖坛经》民间信仰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敦煌学辑刊》《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星云法师弘法文学作品的特色——以《老二哲学》为例
《贵州文史丛刊》2018年第2期78-81,共4页张子开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佛教寺院志研究"(项目编号16AZS002)中期成果
佛光山开山宗长、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星云法师,乃数百年来影响最大的汉传佛教僧人之一。法师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自在其深厚的修为,再外化为言教身行——弘法文学正言教之一也。法师弘法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举凡小说、诗歌和散文等...
关键词:星云 佛教文学 老二哲学 佛光山 弘法特色 
青海佛教寺院志源流考被引量: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77-80,共4页张子开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佛教寺院志研究"(16AZS002)
本文以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为依据,全面地勾稽了青海地区曾经有过以及保存迄今的佛教寺院志,诸如清代第三世土观活佛洛桑·却吉尼玛所著的《佑宁寺志》和《塔尔寺志》等,力图揭示出青海地区寺院志的源头及其发展脉络。
关键词:青海 藏传佛教 喇嘛 寺院志 民族 
丘逢甲之巴蜀观——清末台湾士民的大陆理念之一瞥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16-24,共9页张子开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6AZS002)
以《岭云海日楼诗钞》及其它文献为依据,全面清理丘氏有关巴蜀的诗文,从中可归纳出丘逢甲对巴蜀的了解、认识和看法。仓海君非常熟悉有关巴蜀的故实,并在撰写诗歌时经常化用;敬仰巴蜀贤才文人,其文学创作颇受蜀中才子们的影响;其友人中...
关键词:丘逢甲 台湾 巴蜀 大陆 认识 观念 
梵呗新论被引量:1
《杜甫研究学刊》2016年第1期110-116,共7页张子开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杜甫信仰研究"(总项目批准号skzx2015-sb126)资助;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成都佛教寺院研究"(项目批准号:SC13B044)成果之一
作为中国音乐暨中国音乐文学、中国文学特别是佛教文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土梵呗向来虽略有研究,但遗留问题不少。本文对中土梵呗的源头及传入情况、梵呗得名原因、各种异称、功用,与印度呗匿的区别等多个方面,作出了较有深度的探讨,...
关键词:赞咏 呗匿 梵呗 曹植文学 特点 
宗教因素:萨顶顶《万物生》专辑成功的关键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15年第8期163-166,共4页谢丹 张子开 宋玥 王铭敏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新世纪音乐文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SB0030
本文从宗教角度分析了萨顶顶《万物生》音乐专辑的特点,认为专辑的成功主要因为内中的宗教因素:部分歌曲直接借鉴了喇嘛教弘法音乐,部分则模仿基督教赞美诗,还有印度教、印度佛教、藏族苯教、蒙古族萨满教等信仰的影子,从而纠正了以前...
关键词:萨顶顶 万物生 宗教 喇嘛教 基督教 自语 
李叔同创撰《送别》考略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15年第5期110-112,共3页谢丹 张子开 宋玥 王铭敏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新世纪音乐文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SB0030
本文对我国学堂音乐的开山之作、李叔同的《送别》作了全方位的考索,探讨了创撰经过及与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梦萦故乡和妈妈》和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旅愁》的关系,歌词的全文和异文、蕴含的朋友惜别之义,以及所受佛教教义、日本...
关键词:李叔同 弘一法师 《送别》 学堂音乐 惜别 日本文化 
杜诗“娇儿恶卧踏里裂”新考
《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3期40-47,共8页张子开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西南佛教文献研究"<批准号:12JJD750022>成果
本文追根溯源,在穷尽性搜罗原始文献的基础之上,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娇儿恶卧踏里裂"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解释,澄清了历来累积的一些迷雾。
关键词:杜甫 恶卧 踏里裂 典故 成都方言 
隋唐五代佛教文学研究之回顾与思考被引量:1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75-80,共6页张子开 李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西南佛教文献研究"(12JJD750022)
20世纪初莫高窟遗书的发现,开启了以变文为中心的敦煌佛教通俗文学研究热潮,并直接影响到文学界将其他佛教文学现象也纳入研究视野,王国维、郑振铎、胡适、周绍良等皆为代表。80年代以后,受海外启示,国内史学、哲学、宗教学等领域特别...
关键词:隋唐五代 佛教文学 敦煌学 文学史 大文化视野 
初唐佛教的平民化——以科举政策的改变为研究中心被引量: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张子开 
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培育项目"善慧大士语录校注"(SKJ201003)阶段性成果
从李治和武则天伊始,唐王朝专尚进士科,所试内容亦渐弃原来的试策和儒家经义,转而以诗赋为主。初唐中后期新出现的这一国家用人政策,导致了唐朝主流文化的大转变;流风所煽,中国佛教亦从士族宗教而转变为平民信仰,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就此...
关键词:中国佛教 唐朝 士族宗教 平民信仰 科举政策 
试论文人神灵化的起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94-97,共4页张子开 
最早掌握文字的为巫师,而最初被神灵化的正是新石器时代的巫师们。春秋时期,部分巫师家族的后裔降而为"士",庶人上升为"士"的重要途径亦为学,纯粹学识或道德意义上的文人方始涌现。而这类文人被神灵化的第一人就是孔子:孔子在世时即被...
关键词:文人 文字 神灵化 巫师 孔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