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城市彩图图集诗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比较文学》《法国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国文学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兰波诗学的现代性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6期16-26,共11页李建英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兰波诗歌与诗学研究”(16BWW072)。
兰波从一个激进的社会变革支持者,转变为专注于诗歌的现代诗人,一步步革新法国诗歌传统,在形式上由格律诗走向散文诗,在内容上由象征走向不表达意思,最后放弃诗歌,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现代的。兰波说:“必须绝对现代”,这个“现代”对他...
关键词:兰波 诗歌 创新 现代性 
被诅咒的兰波或不可能的逃离被引量: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5-18,共14页 王洪羽佳(译) 李建英(校对) 
兰波的诗歌常常在放弃信仰和皈依上帝的“无休止的闹剧”中摇摆。事实上,兰波并不打算做出坚定的选择,他是要通过意义的不连贯和不断转换,创新诗歌,摆脱束缚,为此他甘愿成为“被诅咒的诗人”。兰波的诗歌也表达了对出发的渴望,一次次的...
关键词:兰波 诗歌 诅咒 逃离 出发 
博纳富瓦:兰波的继承者
《外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6期132-143,共12页李建英 
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兰波诗歌与诗学研究"(16BWW072);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资助~~
伊夫·博纳富瓦是法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杰出评论家。作为诗人,他创作的首要任务是关注他那个"特殊"的生命存在,力图在自己确定的范围内抓住或证明其生命的意义;他作为评论家,放在第一位的始终是阐述诗人或艺术家如何处理他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博纳富瓦 兰波 诗歌 影响 
反映“在场”,诗歌不可终结的使命——博纳富瓦诗学研究被引量:5
《外国文学评论》2018年第1期196-208,共13页李建英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兰波诗歌与诗学研究"(16BWW072)的阶段性成果
博纳富瓦认为,诗歌的任务是反映"在场"。"在场"是所有鲜活生命关系的总和,它处在真实与超验之间,是无限之中的有限,是有形之中的无形。故"在场"不可定义,即诗歌不能表现概念,它甚至应该消解概念,因为诗歌是思想碰撞的场所,是帮助人们思...
关键词:博纳富瓦 诗歌 在场 
以诗歌“改变生活”——博纳富瓦论兰波被引量:4
《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209-220,共12页李建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经典法国文学史翻译工程"(12&ZD171)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界对通灵诗人兰波的看法各不相同。博纳富瓦将"改变生活"从兰波诗学中提炼出来,从哲学层面思考诗歌如何处理与生命存在的关系。博纳富瓦的认识是本体论的,在他看来,兰波的世界并不神秘,他关注现实而不向往"彼岸";兰波选择诗歌是相...
关键词:博纳富瓦 兰波 诗歌 
《彩图集》中的“城市彩图”被引量:1
《都市文化研究》2014年第2期110-120,共11页李建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经典法国文学史翻译工程”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2&ZD171
兰波在《彩图集》中呈现的'城市彩图'不以实体事物作为参照系,叙述没有逻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一定的荒诞性。《彩图集》以不受任何形式约束、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控制、不带感情色彩、放弃优雅的文笔和华丽的辞藻、不负载任何寓...
关键词:兰波 彩图集 城市 彩图 
论塞泽尔的诗歌创作被引量: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06-112,共7页李建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经典法国文学史翻译工程"(12&ZD171)
塞泽尔的诗歌创作围绕着"黑人性"展开,诗歌的内容是阐述其思想,创作的目的是以此实现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回归。在诗学上,他追随波德莱尔、兰波,从"恶"中挖掘美,以"我"来表现更为强大的"另一个"。表现手法上,他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句不连...
关键词:塞泽尔 诗歌 黑人性 法国 
兰波与中国象征主义被引量:3
《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第3期71-82,共12页李建英 
上海市教委社科基金项目"法国诗人兰波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7037-12-000012
1920年代兰波作为象征主义诗人被引入中国,然而我国学界却不太认同象征主义的基本创作原则与兰波有直接的联系,而仅仅将他看作运用色彩的高手。实际上,被视为"象征之道"的应和论滥觞于波德莱尔,发扬光大于兰波,通灵论是对应和论的重大发...
关键词:兰波 诗学 中国象征主义 
“我是另一个”--论兰波的通灵说被引量:7
《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第1期136-148,共13页李建英 
兰波的诗学思想建立在将诗歌创作与个人生活相结合的基础上,内容十分丰富。"诗人要做通灵人",这对他是一个系统的自我征战过程。他以非正常的方式潜入自身,携带着生命探索未知,欲直达存在的本质。诗歌之于兰波不再是抒发个人感情的工具...
关键词:兰波 通灵人 客观诗 语言炼金术 
关于兰波的《俾斯麦之梦(幻想)》
《法国研究》2010年第4期44-48,共5页李建英 
《俾斯麦之梦》是兰波的作品,一直到2008年5月才出版。文章登载于期刊Agone第38-39期上,收录在七星丛书的新版《兰波全集》里,该全集由André Guyaux主编,于2009年2月问世。《俾斯麦之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发现,值得向中国读者推介。兰...
关键词:兰波 俾斯麦 中国读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