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军

作品数:14被引量:3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奈保尔拉什迪流散自我故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研究》《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外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奈保尔:常人与作家
《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第3期125-131,共7页石海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奈保尔文学创作研究"(13FWW00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主要分析奈保尔其人其作的德性。特立尼达特定的社会文化不仅影响了奈保尔的习性,而且也决定了其文学创作的性情。作家是常人,但又不同于常人,奈保尔的创作出自其天性,他以文学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自我,是某种隐秘而深沉的存在。
关键词:奈保尔 《世界如斯》 特立尼达 picong 
论维·苏·奈保尔笔下的“敌人”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71-77,共7页石海军 
维·苏·奈保尔虽然对于各种理论没有什么兴趣,但他的作品对于理论所关注的问题常常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敌人"是奈保尔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主题或说是情结,它表现了奈保尔对世界、对人的复杂性的思考。"敌"、"我"之间的二元结构在当下消...
关键词:敌人 自由 《自由国度》 《游击队员》 
现代性与东方文化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6-12,共7页石海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文化史"(批准号:11&ZD082)阶段性成果
西方的现代性与东方文化有着复杂的关系,体现在乡村与城市、殖民主义、资本主义、文化流散、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解构"与文化革命等多个方面。对于西方"理论",我们重要的是要有问题意识、自我意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不断地变化着自我...
关键词:现代性 乡土 城市 乡愁 解构 第三等级 文化革命 
记忆与认知:以奈保尔为例被引量:4
《外国语文》2009年第3期6-11,共6页石海军 
以奈保尔为对象,通过生活与创作、真实与虚构、历史与文学、谜与神秘、变化与死亡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奈保尔是如何通过记忆而认知自我并进行创作的。
关键词:记忆 认知 奈保尔  
甘地主义与印度乡土文学
《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46-51,共6页石海军 
甘地主义与印度乡土文学之间关系复杂。甘地主义不是文化学说,而是切合于印度社会实际的政治学说。其将乡村与城市对立起来,乡村代表着印度的真理和尊严,城市则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是城市破坏了印度社会的基础。印度乡土文学作家并没有盲...
关键词:乡土文学 甘地主义 文化乡村 城市 
从殖民和后殖民的角度看现代性问题被引量:1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5,15,共6页石海军 
全球范围内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使现代性具有了多义性和混乱性。这证明了西方现代性本身存在着矛盾性和含混性,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性的对立面——反殖民主义和现代性的效颦者——更加深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性和含混性,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工业...
关键词:秩序 结构 解构 后殖民 二元对立 现代性 
甘地的种姓意识与现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变迁
《南亚研究》2007年第1期52-58,共7页石海军 
借鉴奈保尔和查特吉的相关看法,本文考察了甘地种姓思想的成因,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种姓制的瓦解与现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复杂的、与种族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种姓意识问题。
关键词:社会结构 种姓制 变迁 印度 意识 甘地 阶级问题 奈保尔 
故事与历史:“流散”的拉什迪被引量:2
《东方丛刊》2006年第4期25-36,共12页石海军 
拉什迪是一个典型的印度后殖民流散作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印度的独立而出生,在60年代移居西方,到了80年代初,随着其重要作品《午夜的孩子》的发表,拉什迪开始走红于西方文坛,他的创作随即成了印度以及西方大众媒体与学术圈...
关键词:拉什迪 历史文化 40年代 60年代 80年代 大众媒体 
破碎的镜子:“流散”的拉什迪被引量:10
《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5-13,共9页石海军 
作为一个流散作家,拉什迪的创作反映的是文化上的断裂与弥合的现象;在“受伤的”印度文明中,他的自我变成了碎片,同时他又在自我碎片的重新整合中寻找着看待世界、创造自我的新方式:杂交或说是相互渗透。
关键词:流散 自我 碎片 杂交 文化身份 
关于汉译佛经文学——兼评《佛经的文学性解读》被引量:4
《国外文学》2005年第4期79-84,共6页石海军 
本文主要从翻译文学的角度分析汉译佛经与印度佛经之间的联系与发展,结合着《法句经》,从诗的形式上较为具体地阐明印度古代偈颂文体与中国古代五言七言诗之间的关系,结合着《维摩诘经》,谈佛理对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影响。认为侯传文先生...
关键词:佛经文学 《法句经》 偈颂 《维摩诘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