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远芳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庆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清代词人群体纳兰性德悼亡词异彩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新乡学院学报》《考试周刊》《成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成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成才》2020年第10期4-5,共2页段友林 丁远芳 张丹丹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DJSZ2018ZD01)成果。
一、成人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一)成人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分析在成人高校中(以某电大为例)非常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学生群体仅占10%,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群体占比较大比重,有近60%,而还有近百分之三十...
关键词:成人高等院校 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校学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 
孔子追根溯源思想初探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1-3,共3页丁远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总集分类体例研究”(17XJC751002)的阶段性成果。
《论语》中的追根溯源思想体现为求诸己和求诸天命的融合。基于此,借助韦纳“归因效果论”,从努力状况、能力动机和情绪体验三个视角理解《论语》中的求诸己的内部追根溯源思想,以期获得对于孔子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初步认识...
关键词:孔子 《论语》 追根溯源思想 
《庄子》寓言的文化底蕴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67-70,共4页丁远芳 
《庄子》一书是我国古典文化的杰出代表,寓言作为《庄子》一书最为令人瞩目的言说特征,素来为研究者所重视。从《庄子》寓言的文化特质入手,对中西方学界解读《庄子》寓言的学术逻辑展开分析,将为理解《庄子》寓言的文化底蕴提供一种全...
关键词:《庄子》 寓言 庄周梦蝶 文化底蕴 
“十诠”之法与冯复京诗歌创作论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81-85,共5页丁远芳 
冯复京在《说诗补遗》中提出诗歌创作"十诠"之法,是明代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要求创作主体须博学多闻、量才适体,"达才""养气";在艺术创作构思上,注重"构意"和"澄神";在诗歌声韵要求上,遵循诗歌"标韵""和声"法则;在诗歌语言方面,...
关键词:冯复京 《说诗补遗》 “十诠”之法 诗歌创作论 
清代皖籍词人群体的地域分布成因被引量:1
《新乡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34-36,共3页丁远芳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qn15-2)
在清代词学发展过程中,皖籍词人作出了重要贡献,皖籍词人群体的分布虽具有分散性,但仍然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家学渊源以及经济基础等方面对地域分布的成因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皖籍 词人群体 地域分布 成因 
清代皖籍词人群的地域分布概况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6期7-9,共3页丁远芳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项目批号:qn15-2
清代是文学创作集大成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一株历经約四百年凋零衰頹的花朵在这时苏醒,重放耀眼的光芒,并成为百花园里璀璨亮丽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清词。在清代词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皖籍词人,并形成群体...
关键词:皖籍 词人群 地域分布 
悼亡词中的异彩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0年第27期20-22,共3页丁远芳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是在悼亡词史上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而纳兰性德则是他忠实的传人,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两者同写悼亡词,但是创作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他们悼亡...
关键词:苏轼 纳兰性德 悼亡词 创作风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