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晔

作品数:33被引量:21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水土流失地貌水土保持滇西北长江上游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金属矿山》《冰川冻土》《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沙漠》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河洛文明演变的地理机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年第2期64-71,共8页叶鑫 万晔 夏既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03)
河洛文明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文明产生和兴起的核心区。在查阅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和古气候学等文献资料后,对河洛文明纵向演变的地理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河洛地区农业生产所处的自然条件以及不同尺度的环境变迁均...
关键词:河洛文明 地理机制 演变 地理环境 
点苍山大理冰期研究回顾、讨论与展望被引量:1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6年第1期22-29,共8页张全 万晔 曾洪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03)
大理冰期作为第四纪末次冰盛期,在了解历史环境变化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多年来中国学者用各种传统研究方法对大理冰期的起源地——点苍山的末次冰期进行了研究,并获取了大量科学成果。回顾这一历史进程,重点对航空遥感、地质地貌结...
关键词:点苍山 大理冰期 古冰川重建 
河洛文明演进与地理环境变迁相互关系被引量:3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2期226-232,共7页万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61003)
以文明演进时间维为主脉络,以各时期文化特点比较为特色,系统研究了河洛地区文化与地理环境变迁的相互影响,表征了河洛文明纵向演变系列,探索了河洛文明自仰韶到北宋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演变,表达了自仰韶以来气候环境和文化特征的变化...
关键词:地理环境 环境变迁 河洛文明 演变 
河南黄河-洛河地区地貌结构与特征被引量:9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期40-47,共8页万晔 刘勇 史正涛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 CD 0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18)
运用河流阶地发育与地文期的理论分析了豫西黄河—洛河地区的地质背景、气候特点和古地理环境,探讨了研究区的石山、黄土和河流地貌特征。提出:1)嵩山、熊耳山和外方山发育有四级古夷平面。嵩山的垂直地貌特征表现为以嵩山为中心,呈中...
关键词:三位一体地貌系统 地貌分析 地文学 古地理环境 河洛地区 
基于GIS的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态潜力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7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9期865-870,共6页夏既胜 杨树华 万晔 王玉朝 曾洪云 文列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CD0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61019);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
生态潜力是衡量多种生态因子综合配合效果的指标。金沙江流域(云南段)从上游到下游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土壤物化特性差异明显,导致流域内各地貌单元的生态潜力值空间分布特征不一样。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为流域内复杂的生态潜力空间...
关键词:金沙江流域 GIS 生态潜力 变异函数 
露天矿区生态问题及生态重建方法探讨被引量:21
《金属矿山》2009年第6期163-166,183,共5页夏既胜 刘晓芳 谈树成 万晔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8CD0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50468004)
露天矿由于在地表开采,产生的生态问题比地下矿严重。吞占土地、破坏植被、次生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和破坏、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是露天矿区常见的生态问题。从露天矿区目前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入手,探讨露天矿...
关键词:露天矿 生态重建 植被恢复 
“退耕还林”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剖析——以长江上游重点水土保持区为例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第1期2-8,共7页万晔 李吉均 刘勇 李存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的一项跨世纪宏伟生态综合系统工程。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德政和民心工程。是构建生态中国和秀美山川不可或缺的科学决策工程。文中突出退耕还林的生态性和对社会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导向性和助推、支点功能。以中华民...
关键词:退耕还林 助推与支点 生态性与水土保持功能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保持区 发展对策与措施 
生态技术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8期113-113,115,共2页万晔 
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企业和政府的重视。本文对生态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关系作了系统探讨,剖析了生态技术创新的两层次特征即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创新是生态技术创新的...
关键词:生态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动力与机制 
我国水土流失区域分异宏观特征、规律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略探讨被引量:5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年第2期24-29,共6页万晔 杨秀萍 秦百顺 
水土流失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论文立足以往对水土流失研究的基础和积累,从中国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进而探讨了中国水土流失的分布特点、宏观区域特征和时空发育规律,最后从5个层面对中国水土保持生...
关键词:水土流失 区域分异特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略与措施 
云南水土流失态势、分区与区域特征研究被引量:11
《中国沙漠》2005年第3期442-447,共6页万晔 韩添丁 段昌群 史正涛 司徒群 王健萍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200002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45);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C0015R);云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K6050016)共同资助
水土流失分区是水土流失研究和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云南省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首先分析对比了1987年和1999年全省和六大流域水土流失的演变态势及其各侵蚀强度面积所占百分比,再以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地理尤其是地...
关键词:水土流失 云南 水土保持 侵蚀强度面积 生态环境 区域可持续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