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忠庆

作品数:15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血液流变学触变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液血液粘度测定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老年医学与保健》《肿瘤》《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实验诊断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兔血液滞后环、黏弹性、触变性研究以及脑基底动脉内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24年第2期172-181,F0002,共11页施永德 秦芝九 陈丽莲 唐镇生 顾国柱 杨景文 乐忠庆 陈蓉莉 陈生申 步燕芳 
目的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滞后环、黏弹性、触变性等流变学指标,并进行脑基底动脉内腔面内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机理。方法设计了4个实验动物组:A组(对照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甘露醇干预组),D组(动脉粥样硬...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实验兔 血液滞后环 黏弹性 触变性 脑基底动脉 内皮细胞 扫描电镜 
非线性血液滞后环曲线的连续反应动力学数值解被引量:4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6年第4期389-396,共8页施伟 矫树魁 杨景文 乐忠庆 施永德 
目的 对非线性血液滞后环曲线应用连续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解.方法 应用力学滞后环的测定技术,将血液样品在三角单波切变率作用下,对其滞后环进行测定,建议其上升线解散为单个红细胞,其下降线由单个红细胞复聚为缗钱体的双相过程中,...
关键词:血液 滞后环 非线性 连续反应动力学 
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在DIC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血栓与止血学》2005年第4期168-170,共3页邹丽芳 陈琼 窦红菊 叶为德 乐忠庆 胡钧培 
目的观察血浆前体蛋白(TpP)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7例DIC病人、45例Pre-DIC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BPC、PT等DIC常规检测,以及包括TpP在内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激活和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
关键词:血栓前体蛋白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健康老年人部分止凝血指标的变化被引量:2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年第3期183-184,共2页乐忠庆 胡钧培 窦红菊 邹丽芳 叶为德 杨景文 
本文测定一组健康老年人的血液粘度、血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纤维蛋白原 (Fg: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Ag)、抗凝血酶 活性 (AT- :A ) ,和内皮素 - 1(ET- 1)。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较中青年人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血栓前状态 止血 凝血 
血栓栓塞症患者抗活化的蛋白C的研究被引量:1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年第5期210-212,共3页胡钧培 乐忠庆 熊立凡 叶为德 杨景文 王鸿利 
上海教委高校科技发展基金!(96BJ01)资助
目的 探讨抗活化的蛋白 C(APCR)现象在中国人血栓栓塞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 APTT法检测 APCR敏感 比率(APCR-SR)来研究40例深静脉血栓症(DVT)患者、5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APC...
关键词:血栓栓塞 DVT APCR APTT法 APCR-SR 
急性杂合型白血病2例报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年第10期631-631,共1页乐忠庆 林杰 陈琼 杨景文 
关键词:急性 白血病 杂合型 诊断 治疗 
85例造血系统肿瘤患者纤溶指标的变化
《肿瘤》1999年第1期22-23,共2页胡钧培 刘隽 窦红菊 乐忠庆 杨景文 王鸿利 
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纤溶活力的改变,不仅会引起恶性肿瘤患者的出血,而且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85例造血系统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浆纤溶指标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解 造血系统肿瘤 病理 
已酮可可碱对老年高粘血症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老年医学与保健》1998年第3期10-12,共3页乐忠庆 扬景文 林杰 胡钧培 窦红菊 朱琦 
目的采用已酮可可碱治疗10例老年血液粘度增高患者.方法用LIT-11型血液流变仪观察用药前后全直粘度.直浆粘度及红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全直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未...
关键词:已酮可可碱 老年 红细胞 血液流变性 高粘血症 治疗 血流 
对血液粘度测定的温度和时间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2期22-25,共4页刘方平 薛以乐 步燕芳 施永德 杨景文 乐忠庆 
报道利用HT-2型血液流交仪测定正常人与心血管病患者的全血表观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温度、时间效应,以进一步探讨血液流变学的特点,寻求测定全血表观粘度的最佳温度和有效时间.
关键词:血液 粘度 温度效应 时间效应 测定 
血液粘度测定的温度和时间效应观察
《镇江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269-271,共3页刘方平 薛以乐 步燕芳 施永德 杨景文 乐忠庆 
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测定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测量温度及样本存放时间仍是一个问题。我们用国产HT—2型血液流变仪测量了三个切变率下(2.5 S^(-1)、60 S^(-1)、100 S^(-1))正常人和心血管病患者全血表观粘度,分别在不同...
关键词:温度效应 时间效应 血液粘度 血液流变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