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萌

作品数:12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国际教育叙事贾平凹小说新词新语新媒体时代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文坛》《智库时代》《参花(下)》《青年与社会》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世俗时代的“活法”——论石一枫近年的小说创作
《当代文坛》2024年第4期98-103,共6页刘潇萌 
石一枫近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致可以分为理想化、异化和中间状态三类,他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由多部作品接续对这三类人物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书写和反思,精心营造了一个足够广阔的世俗空间,尽力向我们展示这个空间内的参差和多...
关键词:石一枫 世俗时代 活法 天真 感伤 
灵魂的拷问与人性的摆渡——说贾平凹小说中的“异人”形象
《华夏文化论坛》2023年第4期83-89,共7页刘潇萌 
深入贾平凹的小说,不难发现,除了诸多庸庸碌碌生活着的男人女人们,其文本中还存在另一类极具象征性、神秘性和叙事功能的“异人”形象。文章根据他们自身属性的不同,将这类“异人”形象细分为“乡间智者”和“残缺人”形象。这些拥有神...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 人物形象 异人 乡村智者 神性 
论贾平凹小说的“生活流”式叙事——以《秦腔》《古炉》《暂坐》为例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10期179-186,共8页刘潇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作家写作发生与社会主义文学生产关系研究”(22ZD273)。
贾平凹并非先锋作家,但他却一直走在艺术形式探索与实验的路上。从《秦腔》起,贾平凹扭转其“辞章灿烂,情趣蛊然”的文风,开始选择对叙事对象进行“原生态”的描摹与呈现。叙事方式的重新选择,意味着贾平凹审视世界的角度与思维方式逐...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 “生活流”叙事 《秦腔》 《古炉》 细部的力量 
论贾平凹小说的“生活流”式叙事——以《秦腔》《古炉》《暂坐》为例被引量: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03-110,共8页刘潇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作家写作发生与社会主义文学生产关系研究”(22ZD273)。
贾平凹并非先锋作家,但他却一直走在艺术形式探索与实验的路上。从《秦腔》起,贾平凹扭转其“辞章灿烂,情趣盎然”的文风,开始选择对叙事对象进行“原生态”的描摹与呈现。叙事方式的重新选择,意味着贾平凹审视世界的角度与思维方式逐...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 “生活流”叙事 《秦腔》 《古炉》 细部的力量 
格非叙事的“哲学与文学”——以《欲望的旗帜》和《月落荒寺》为中心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45-50,共6页刘潇萌 
《月落荒寺》是格非2019年出版的小说,与20世纪90年代的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有着内在的隐秘联系。若将这两部作品与“江南三部曲”、《隐身衣》等作品连接起来,一条贯穿格非二十多年创作的脉络已然显现。梳理格非写作的发生、变化、...
关键词:格非 哲学 真实 自我 科幻 
新媒体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中新词新语的教学研究被引量:3
《参花(下)》2020年第3期74-75,共2页刘潇萌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5BYY015)的最终研究成果.
随着新媒体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新词新语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新词新语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汉语国际教育体系,而且可以激发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兴趣,促进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语。因此,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汉语国际...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汉语国际教育 新词新语 
格非小说叙述的隐秘“逻辑”——重读短篇小说《迷舟》《褐色鸟群》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9年第6期85-90,共6页刘潇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自觉与新世纪中国文学写作发生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BZW154
格非小说生长和渗透出来的,不仅是博尔赫斯式的“小说的智慧”,还有博尔赫斯文本所不具有的、惟“中国经验”才能滋生出的话语情境和氤氲氛围,这些真正决定了格非的叙述体貌和风格的最终形成。两者在小说理念上最为接近之处,就是他们在...
关键词:格非 《迷舟》 《褐色鸟群》 叙述 时间 神秘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新词语特点及教学选择原则探略
《智库时代》2019年第42期197-198,共2页杨柳青 刘潇萌 
新媒体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中新词新语的教学研究(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5BYY015)
近年来,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语,成为我们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新词语在当前使用的教材中涉及较少,而新词语本身数量巨大,种类庞杂,如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选取适当的新词语进行教学同样是一个难点...
关键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新词语 特点 教学选择原则 
浅析汉语学习者对中国2018网络“流行语”的了解及应用情况被引量:1
《北极光》2019年第9期55-57,共3页刘潇萌 
新媒体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中新词新语的教学研究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5BYY015
2018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本文以70名沈阳师范大学汉语水平中高级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2018年十大流行语'为语料基础,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简单介绍这些流行语,调查并浅析这些...
关键词:流行语 新词新语 汉语国际教育 对外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中隐喻理论在惯用语教学中的运用
《沈阳干部学刊》2015年第2期55-57,共3页刘潇萌 
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基于认知功能的隐喻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立足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项目编号:12YJC740133)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九套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惯用语作为语料基础,介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隐喻理论在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笔者认为,认知隐喻观对汉语惯用语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有利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隐喻 汉语惯用语 汉语国际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