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娟

作品数:22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文创作《倾城之恋》灵与肉莎菲《红玫瑰与白玫瑰》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阴山学刊》《短篇小说(原创版)》《高教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塞原诗派论
《阴山学刊》2021年第6期23-29,共7页卢志娟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30年代内蒙古‘塞原诗派’研究”(2015B082)。
塞原诗派是20世纪30年代冉冉升起在绥远文苑的一颗耀眼明星,它以1933年的塞原社和《塞原》为起点,经历了1934年塞原社重组、《塞原》复刊,到1936年《塞北诗草》创刊,标志这一流派形成。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和...
关键词:塞原诗派 塞原社 中国诗歌会 艺术特征 
塞原诗派戏剧活动考略
《戏剧之家》2021年第29期30-31,共2页卢志娟 刘元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世纪30年代内蒙古‘塞原诗派’研究”,项目编号:2015B082。
20世纪30年代,塞原诗派不仅以诗歌为武器宣传进步思想,他们还积极投身于戏剧运动,组织了绥远第一个进步剧团“漠南剧团”;创办了当时绥远唯一的戏剧刊物《西北戏剧》,加强了与各地剧运的联系并大力推介进步戏剧,对绥远地区抗日戏剧运动...
关键词:塞原诗派 绥远 戏剧活动 
静水深流 清莹秀澈——读《生活在别处》随感
《阴山学刊》2019年第6期36-41,共6页卢志娟 
吴建荣《生活在别处》中的散文能够让人在奔忙琐屑的生活中谛视自己的内心。其文真挚动人,读之,是与作家的邂逅,也是与自己的重逢。她的散文中既有展现普通人情感世界质朴淳厚的叙事言情篇章,也有闪烁着智性灵光的生活随感和阅读体悟,...
关键词:吴建荣 《生活在别处》 情智合一 中年情味 
恋母弑父情结的演绎——新解《茉莉香片》
《阴山学刊》2018年第5期46-50,73,共6页卢志娟 
内蒙古自治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包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项目(内教高函[2014]26号)
张爱玲的小说《茉莉香片》借聂传庆的悲剧人生生动演绎了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展示了无爱婚姻与家庭对于个体生命的扭曲与摧残,从而批判了旧式婚姻与家庭模式。
关键词:张爱玲 《茉莉香片》 恋母弑父情结 
女性爱情神话的终结 个人婚姻悲剧的预言——新解《红玫瑰与白玫瑰》
《阴山学刊》2017年第6期24-29,共6页卢志娟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借佟振保与红玫瑰王娇蕊、白玫瑰孟烟鹂的婚恋情事一方面延续了她对于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境遇的思索,宣告了女性爱情神话的终结;另一方面委婉地透露出她对于自己未来婚姻悲剧的预言。
关键词:《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爱情神话 婚姻悲剧 
虚伪俗世中的“真人”——论范柳原与王娇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57-62,共6页卢志娟 
内蒙古自治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包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项目(内教高函[2014]26号);包头师范学院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BSYKJ2014-01)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男主人公范柳原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王娇蕊极具相似性,表面看来,他们是情感放荡、风流成性的滥情者,而实际上他们是执着于真爱,并竭尽全力追求真爱的"真人",尽管他们怀揣爱情理想,并努力为之...
关键词:范柳原 王娇蕊 《倾城之恋》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中西文化的对决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倾覆”——新解《倾城之恋》被引量:1
《阴山学刊》2017年第5期35-40,44,共7页卢志娟 
包头师范学院青年科学研究项目"张爱玲<倾城之恋>;<红攻瑰与白玫瑰>新解"(BSYKJ2014-01);内蒙古自治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包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项目(内教高函[2014]26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倾城之恋》表面是一个言情故事,其核心却是以男女主人公白流苏、范柳原的婚恋表现了中国传统婚姻观与西方现代婚姻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矛盾、冲突,最终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倾覆。
关键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 范柳原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现代文明 
恋母弑父情结的演绎——新解《茉莉香片》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年第12Z期5-8,共4页卢志娟 
内蒙古自治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包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项目(内教高函[2014]26号)研究成果
张爱玲的小说《茉莉香片》借聂传庆的悲剧人生生动演绎了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展示了无爱婚姻与家庭对于个体生命的扭曲与摧残,从而批判了旧式婚姻与家庭模式。《茉莉香片》讲述了一个男孩的学校和家庭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他在无爱...
关键词:聂传庆 《茉莉香片》 
浅谈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现代文学》课的教与学
《高教学刊》2015年第24期79-80,共2页卢志娟 
包头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完全学分制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学>课的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SJG13Y004);包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成果
完全学分制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普遍施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现代文学》课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到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课外学习...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 《现代文学》 教学 
从洒脱的“云”到卑微的“水”——对徐志摩《偶然》、《云游》的症候式分析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5X期20-21,共2页卢志娟 
《偶然》和《云游》是徐志摩前、后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两首诗中均以"云"和"水"的意象来抒情,但抒情主人公却由"云"变为"水",从这一"症候"入手,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在这两个时期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的隐秘变化——由洒脱积极到卑微消极。
关键词:徐志摩 《偶然》 《云游》 症候式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