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新

作品数:104被引量:17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关中方言方言陕西方言同音字汇方言语音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康学院学报》《中国地方志》《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关中方言古全浊仄声字读作送气清声母的讨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孙立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2FYYB032)。
大致看来,古全浊仄声字一半左右在宝鸡、岐山、长武、铜川、富平、渭南、蒲城、华阴、澄城、合阳、韩城、白水等方言点读作送气清声母,最少的是省会西安,比西安稍多的是其附近的鄠邑、周至、蓝田、咸阳、兴平,比鄠邑等多的是乾县、泾阳...
关键词:关中方言 古全浊仄声字 送气清声母 
陕西山阳县杨地赣语岛的语音特点及两字组连读变调被引量:2
《甘肃高师学报》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孙立新 
陕西山阳县杨地赣语岛把普通话及许多方言所具有的撮口呼字多读作翘舌音声母拼合口呼,把古入声字普通话读作■、ie、ye韵母的字读作ε、iε、uε韵母。该方言岛有3个单字调,即平声阳去、上声、去声;根据连读变调推断,在迁出其祖居地之...
关键词:山阳县 杨地赣语岛 语音特点 单字调 两字组连读变调 
西安城内方言同音字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孙立新 
以西安城内碑林、莲湖、新城三区的方言为研究对象,描写了西安城内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和特殊又读现象,并详细记录了同音字汇。
关键词:中原官话 关中片 西安城内方言 同音字汇 
陕西地名的语流音变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3年第1期336-344,共9页孙立新 
地名学是一种专门学问。地名往往既是历史文化现象,又是语言文化现象。就历史文化来看,可能跟移民历史有关,也可能跟民俗事象有关。我们说方言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而一定地域的地貌特征也属于地理因素。就地名的...
关键词:语流音变 语言学知识 历史文化现象 民俗事象 史学研究方法 古方言 地名学 专门学问 
关中方言对《红楼梦》语法特点的传承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孙立新 傅来兮 
关中方言从《红楼梦》里传承了许多语法现象,如单体量词“个”可作为许多事物的量词,“自家”指自己,“面”和“望”有“向,向着”等意思,“把”可用于非处置式句子里,“上、下”可充当完成体助词,“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正在进行,可...
关键词:关中方言 《红楼梦》 语法特点 传承 
西安市鄠邑区大王方言同音字汇被引量:1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50-59,共10页孙立新 
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老派口语为准,对西安市鄠邑区大王街道宋东村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了调查和描写,包括声韵调和同音字汇。
关键词:大王方言 声韵调特点 同音字汇 
关于“冷娃”的“冷”字的讨论
《陕西国防职教研究》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孙立新 
陕西方言读作上声调的“冷”跟去声调的“愣”等,还有阳平调的“塄”是不可混淆的;从声调管控来看,陕西方言“冷娃”的“冷”就是本字。从语义方面看,“冷娃”的“冷”还是本字。
关键词:陕西方言 “冷娃”的“冷” 本字 
陕甘宁方言对唐诗宋词元曲语言的传承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2年第1期370-377,共8页孙立新 
唐诗宋词元曲与诗经、楚辞、汉赋等韵文形式一脉相承,与汉语发展史密切相关。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汉语语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基于周秦汉唐等王朝在陕西的辉煌历史,现代陕甘宁方言对唐诗宋词元曲的一些词语及语法特点有一定传承...
关键词:语法特点 汉语语言 汉语发展史 传承关系 韵母 周秦汉唐 中国文学史 唐诗宋词元曲 
陕西人学习普通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59-64,共6页孙立新 傅来兮 
从声调、声母、韵母、声韵拼合四个方面讨论陕西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问题。因为古入声字在陕西方言里声调的分派规律跟普通话不尽一致,加之普通话对古入声字韵母跟陕西方言的读法不尽一致,所以,陕西人学习普通话时对于古入声字要注意多...
关键词:陕西人 陕西方言 普通话 声调 声母 韵母 声韵拼合 
关中方言的促声阳化现象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39-41,共3页孙立新 
关中方言存在着部分古入声字由促声韵母音变为阳声韵母的现象,这种促声阳化应当视作白读,是在入声韵消失过程中形成的。
关键词:关中方言 促声阳化 文读音 白读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