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睿

作品数:25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动机辩护公民贝克莱人格同一性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哲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德国哲学》《哲学动态》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霍布斯论经验的有限性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3年第6期22-29,共8页宫睿 
“经验的有限性”是霍布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是指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在经验、能力、知识等方面是极为有限的、不充分的、不确定的。经验的有限性与欲求在多个层面上构成了充分的张力,语言、理性、宗教等皆可视为超越经验有限性...
关键词:经验的有限性 权势 自然状态 利维坦 
霍布斯论经验的有限性
《现代哲学》2023年第1期94-101,共8页宫睿 
“经验的有限性”是霍布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是指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在经验、能力、知识等方面是极为有限的、不充分的、不确定的。经验的有限性与欲求在多个层面上构成了充分的张力,语言、理性、宗教等皆可视为超越经验有限性...
关键词:经验的有限性 权势 自然状态 利维坦 
为情境主义辩护被引量:2
《道德与文明》2021年第4期89-100,共12页宫睿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ZXB002);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年度项目(19ZFG72001)。
近二十余年,德性伦理学受到了一种源于社会心理学的批评。一些实验表明,情境因素在人类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格特质之类的属性是不存在的。这对依仗人格特质及其培养的德性伦理学来说是致命的。于是,德性伦理学做出了各种回应。一些...
关键词:情境主义 德性伦理学 性格特征 内隐情境 
叙事主义中的人格及其对传统自我观念的挑战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5-14,254,共11页宫睿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人格同一性理论研究”(19ZXB002);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年度项目“当代人格同一性理论研究”(19ZFG72001)
作为新兴的人格同一性理论,叙事主义拒斥传统进路,主张人格是在叙事中构成。这一理论源流广泛,近来由玛雅·舍希特曼等人做了深入系统的阐发。但它也不乏争议,有人认为叙事的主观性过强,与虚构纠缠不清,作为规范性主张易流于虚伪、造作...
关键词:叙事主义 人格同一性 优先性问题 特性化问题 
当代康德研究中的概念主义与非概念主义之争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0年第4期62-64,共3页宫睿 
非概念主义与概念主义之争可谓当代哲学的一个热点,前者认为概念并不是感知内容的必要因素,且存在着非概念的感知内容。后者认为概念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感知对象的条件,非概念的感知内容是不可设想的。两者虽各有更为久远的源流,但在当代...
关键词:埃文斯 概念主义 感知对象 感知内容 当代哲学 必要因素 倡导者 
贝克莱的深度知觉理论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0年第3期57-58,共2页宫睿 
对各种感性官能的研究是近代哲学家分析感知时常用的一个框架,视觉作为给予我们最大量、或许也是最重要信息的官能更是备受关注。他们的研究免不了和近代科学的新成果关联在一起,光学的发展、生理学、解剖学知识的丰富都是激发视觉理论...
关键词:深度知觉 贝克莱 近代科学 视觉理论 生理学 解剖学知识 科学成就 近代哲学家 
当代康德研究中的概念主义与非概念主义之争被引量: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24-134,214,共12页宫睿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哲学与法哲学交叉学科建设支持项目。
概念主义和非概念主义之争是当代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这场争论也渗透到康德学界形成了两种对立立场。非概念主义认为"无概念则盲"并不表明概念对于感知是必要的,形成感知对象所需的综合功能能够在非概念的条件下完成,且提出了一些...
关键词:康德研究 概念主义 非概念主义 综合 范畴 
康德的平等理论被引量:1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0年第2期57-71,共15页宫睿 
康德的平等理论意蕴丰盈、别具一格,它展现为三个层次:理性的平等、权利的平等和政治的平等。理性的平等是指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享有同等的形而上学地位,具有同样的任意自由。这也蕴含着理性平等的规范性主张,即将其他理性存在者也视为目...
关键词:理性的平等 权利的平等 权利的普遍原则 政治的平等 
贝克莱的深度知觉理论被引量:2
《世界哲学》2020年第2期110-119,共10页宫睿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哲学与法哲学交叉学科建设支持项目”阶段性成果
《视觉新论》是贝克莱形而上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分析了深度、距离、形状等视觉观念的形成,其中尤以对深度知觉的分析最为重要。贝克莱充分发挥了"一点论证"的效力,反对几何光学进路,否认对于距离的直接感知。视觉的直接...
关键词:深度知觉 一点论证 感知的直接性 最小视觉物 
康德目的王国公式绎解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1期80-81,共2页宫睿 
本文尝试提出另一种意义的形而上学解读,专注于从理性存在者之间的关系展现纯粹实践理性的形式,由此描述目的王国的内在机制。且将之称为准形而上学解释。有三种潜在的解释模式:1.单边模式或“人性目的公式”。本文尝试从单边模式入手...
关键词:第一人称 解释模式 行动者 理性存在 内在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