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厚文

作品数:46被引量:9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毛泽东中国共产党邓小平股票交易历史发展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许昌学院学报》《党史文苑》《党史研究与教学》《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毛泽东与民主建国会被引量:1
《党的文献》2018年第6期104-111,共8页彭厚文 蔡佳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党派,民主建国会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民主建国会的性质及其在反蒋反美斗争中的突出表现,毛泽东十分重视发挥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并帮助它在...
关键词:民主建国会 毛泽东 民族工商业 民族资产阶级 统一战线 
试论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被引量:9
《许昌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80-84,共5页彭厚文 蔡佳 
红色旅游业是一个集文化传播、经济发展、政治教育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发展红色旅游需要打破传统,结合网络技术,采用新的宣传方式与体验方式,更好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关键词:网络虚拟 红色旅游 革命精神 
中国初期的毛泽东与黄炎培
《党史文苑》2017年第10期7-13,共7页彭厚文 蔡佳 
新中国初期,为了各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开展,毛泽东十分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作用。他一再强调,要团结、尊重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要在政府、人大、政协等机构中吸纳他们的代表,让他们参政议政,监督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他...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 毛泽东 黄炎培 民主人士 民主党派 党和政府 建设事业 参政议政 
论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建立鄂豫皖根据地的战略设想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年第4期57-66,共10页彭厚文 
抗战爆发之初,中国共产党曾计划重点经营山西。太原失守后,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中共对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使用和抗战根据地的建设重新筹划,产生了建立鄂豫皖根据地的战略设想。其基本内容和要点是:将八路军大部分主力部队转移至鄂豫皖,对...
关键词:抗战初期 中国共产党 鄂豫皖根据地 
论1950年代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
《教育科学文摘》2015年第6期69-70,共2页彭厚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向工农开门”方针,主要是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两项强力措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贯彻实施这一方针。1955年后,这一方针一度改变为强调培养...
关键词:高等学校 50年代 中国共产党 工农速成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 新中国成立 反右派斗争 教育领域 
论1950年代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被引量:3
《安徽史学》2015年第4期132-140,148,共10页彭厚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向工农开门"方针,主要是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两项强力措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贯彻实施这一方针。1955年后,这一方针一度改变为强调培养工农知...
关键词:高等学校 向工农开门 教育方针 工农速成中学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被引量:11
《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3期60-71,共12页彭厚文 
由于华中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战初期中共中央即产生了派遣八路军主力进入华中发展的战略构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是合乎逻辑的发展。这一方针制定后,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其内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在这一方...
关键词:发展华中 八路军 新四军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毛泽东与历史研究被引量:3
《党史文苑》2013年第8期8-13,共6页彭厚文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博古通今、卓有建树的学者。在毛泽东的军政生涯中,读书、研究始终是其兴趣所在,职业革命家、政治家是其主要身份,业余学者则是其第二个身份。作为学者,他在人文社会科学的...
关键词:历史研究 毛泽东 中国近代史 人文社会科学 中共党史研究 《实践论》 《矛盾论》 经典作品 
华北高教会与旧高等教育的改革被引量:2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1期78-86,共9页彭厚文 
1949年6月成立的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简称华北高教会),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和管理高等教育的政府机构。它在北平文管会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对平、津等地的高等学校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包括:建立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
关键词:华北高教会 高等教育 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 课程改革 院系调整 
刘少奇何以崛起于延安
《党史文苑》2012年第12期15-21,共7页彭厚文 
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重大改组。会议决定刘少奇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从此,刘少奇跻身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党内第二号人物的地位。
关键词:刘少奇 延安 中央书记处 中央领导机构 中共中央 政治局会议 中央组织 中央军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